九百三十三章 头条好汉(1 / 2)

残明霸业 天漄行知 76 字 2020-05-28

念奴娇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寒,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白头。

此章先借用人物宋江的词来说一说真正的山东好汉!

‘善观即孟熹,孟熹即乐吾。’时人都知道于七于乐吾字孟熹,却没有想到这话竟然出自113岁的善观老和尚之口。公元1720年,即康熙五十九年,113岁的崂山华严寺主持,善观大师有感自己即将圆寂,于是便将所有徒子徒孙都召集到了一起,又从佛坐之下取出一柄大刀,他要将毕生所学的武学精髓——一套刀法传授给后人。老和尚一百一十三岁了,却亲自将这套刀法演练给了众弟子,虽然不能像当初那样快如闪电,却依然神形兼备。这一套刀法之精妙,让所有弟子都瞠目结舌,信息量之大,真是很难让这些武僧们一时间便能消化。老和尚演练刀法完毕后,大喊一声“生不逢时,清不灭,目不瞑!”随后投刀扑地而圆寂,善观大师也许是世间唯一一位死不瞑目的名僧吧。武僧们却在忙乱中忽然发现,他在演练的过程中还用那把刀写下了一行字,‘善观即孟禧,孟禧即乐吾’这一行字顿时引爆了整个崂山,继而引爆了整个山东乃至全国。而众徒子徒孙也终于知道了华严寺周边为什么只种植一种植物——柞树,因为造反就是‘作’,一作就作他个天翻地覆。康熙大帝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于乐吾终于找到了,而且还刚刚死去了,大概有这样的原因吧,所以两年后,康熙大帝也终于安心的离开了人世;而全国百姓却也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因为那个七十多年前曾经叱咤风云,令无数清兵闻风丧胆的于七爷,又成了一百多岁的高僧,而且也已经圆寂了,可从此于七爷的故事将更加的闻名遐迩!蜚声中华!

他有一把刀,曾经杀敌上万;他有一种棍法,世称‘牛郎棍’;他开创了一套拳,便是世人皆知的——螳螂拳。他更有一种气质,可以一呼百应,他的威名使人只要听说这回又是于七侠在造反,便会在三日内聚众数千、旬月间聚众数万;他更有一个传奇,在初次起义的四年血战后,硬是逼得登州知府张尚贤亲自送来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以为求和。他的存在对于清廷来说比那位莫须有的朱三太子还令人闹心,他的传奇让后世世代争相传唱、竟相效仿。连笔者对于七的最初了解,都是来自老一辈人口述的民间传说。《聊斋》中的公孙九娘里也曾记载清军因于七之乱屡屡发兵剿伐,而剿伐不成,便拿地方百姓出气,使得胶东一代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京剧《洗浮山》讲了于七逃亡至华严寺,方丈慈沾大师以沸茶泼其脸,致使于七脸上都是燎泡,因而慈沾大师诈称于七身患天花而最终躲过了官兵搜捕的故事。《施公案》也对于七一案有所记载。而嘉庆年间还有一位于魁借用了‘胶七侠’的赫赫威名,聚众与清军掀起了一场好战。史载‘大刀于魁,巨寇也,善使大刀,绰号大刀于魁。’然而和于魁这一巨寇比起来,真正的胶七侠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巨寇中的祖宗辈儿了吧,就连《史记》里的那些游侠,都不在话下。因为于七起义的规模小,而且参与者多位绿林道上的好汉,所以清史称此次起义为‘于七之乱’。然而究竟是谁在作乱,自有后来人评说;所谓规模较小的于七之乱究竟让清军死了多少人,清军自己大概都不太好数清楚。而曾经的胶七侠,则真正可以堪称为侠之大者。

俗话说‘山东自古多豪杰,’这里的男人是非观很强,并且嫉恶如仇,也许是因为这里是孔孟之乡,中华文化的发扬地吧,所以这里的男人心中大多都有一个道德准绳。说起山东,真可谓中华文化于斯为盛,若论中华的豪杰,山东亦不逞多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