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姝之言颠覆了肖逸以往对道家的认识,岂能不惊?他怔怔地望着静姝,感觉这等话实不该由一名道家弟子口中说出。
静姝见了其惊疑之状,亦觉失言,道“我现在已不是道家弟子,言语无忌。再说,我也并非说道家之道有误,相反,道家之道,参天地之造化,悟宇宙之真谛,其思想之远大,已非人力所能企及。道家创始祖师实乃人中龙凤,神人转世。”
顿了顿,继续道“只不过,后世之人不自量力,妄想以常人之资参悟大道,其结果可想而知。尤其是成立道教之后,诸派以九州割据,各派之间,为防止其他门派做大,便明争暗斗,无休无止。这等行径,对于其他门派而言,不违背自家之道,并不为过。但是对于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而言,一旦起了争雄之心,其道法便误入了歧途。现如今,道家虽然还是自称道家,但其实已沦为一味追求修行的道教。”
肖逸点头道“不错,道家之法虽好,只是后人念歪了。”此前他便深有此感,经静姝一说,思路更为清晰。想了想,说道“如此说来,道家之道,非惊世绝艳之辈不可修习;凡人妄自修行,必然堕入‘自封圣人’的彀中。”
静姝点了点头,道“无论伯阳老祖讲究无为,还是南华真人追求齐物,皆是圣人的境界,我等凡人无论怎么修行,都无法到达那样的境界。试问,世上有几人,死了妻子之后,还能鼓盆而歌?所以,修习圣人之道,应因人而异,万不可执迷。一旦执迷其中,到最后,不但无法令内心清静,反而为其所累,更添烦忧。”
听到此处,肖逸忽问道“以你之言,那道法该如何传承呢?何人该学,何人又不该学,这可为难的紧。”
静姝道“其实,道法人人可学,只看会不会学而已。”
肖逸听其自相矛盾,顿时不明所以,讶然道“此话怎讲?”
静姝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之道,囊括了天地人之道。人们要学道法,只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便可,万不可以道法的最高境界来束缚自我。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只要找准了自己的道,就能畅游于道法之中,顺应自然,无拘无束,得享自在。”
肖逸忽地明白过来,长叹一声,道“不错,道法人人可学,只不过需要找准自身位置。我绕了一个大圈,才总算找到了自己的道。但是,世人混沌迷茫,又有几人能找准自己的道呢?”而后,问道“难道说,掌教真人喜怒不羁,也是找到了自己的道?”
静姝道“那是自然。长阳真人虽然治教无方,但是其个人道法修为却是极高,当今之世,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治教无方……”肖逸顿时一惊,感到静姝此言太过胆大了。
静姝却未在意,忽说道“身在佛家之地,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佛家的故事,讲于你听,或许你就能理解长阳真人的道了。”
肖逸听其要讲故事,登时一喜,道“洗耳恭听。”
静姝道“佛家有八戒,这第三戒就是戒淫邪。所以,佛家弟子对女子从来都是敬而远之,唯恐犯了戒律。相传,一个小和尚跟随其师父一起外去游历。一路上,小和尚听师父讲经说法,觉得师父字字珠玑,句句有理,内心对师父敬仰有佳,无比崇拜。当他们到了一条小河边时,看到一个姑娘想过河。河水稍急,那姑娘试试探探,总是不敢过去。这时,那老和尚就问道姑娘,你是不是想过河?”
静姝学着老和尚的口味说话,登时令肖逸失笑不已。他一边听静姝讲故事,一边却目不转睛地盯着静姝看,感觉其一笑一颦皆是如此动人。
只听静姝继续道“那姑娘说是,那老和尚便道,我背你过河。说完就背着姑娘过了河。小和尚在旁看得瞠目结舌,觉得老和尚这样做极不合适,却又不敢问。如此,在心里嘀咕了半日,总是欲言又止;一日之后,仍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