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祚帝被俘(上)(1 / 2)

天祚帝在西夏期间仍心神不定,他知道女真人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果然,不久金国便派遣使臣入夏,向李乾顺提出如天祚帝逃入夏境,应将其擒捕送给金国。夏国如果能以事辽之礼来事金国,那么,金国则可将原辽国西北一带的土地割让给夏国。李乾顺见辽国灭亡已成定局,为了保全夏国,遂答应金国提出的条件。

耶律南仙将这个消息偷偷告诉了天祚帝,天祚帝害怕被李乾顺执送金国,于是迅速离开西夏。

天祚帝重回夹山大本营,惊讶地发现耶律大石也正在这里,而且队伍又壮大起来了,他很高兴。耶律大石是去年九月的一天夜里,趁金军不注意,带领七千人马逃出金营的。他们在夹山养精畜锐,以待时机。关于耶律大石曾被金军俘虏并给金军做向导一事,天祚帝似乎并不知晓。

不久,阴山鞑靼毛割石部也来到夹山投靠天祚帝。有了这两只队伍,天祚帝自谓得到天助,信心大增。宣和六年七月,他决定兵出夹山,收复燕云地区失地。

耶律大石头脑很清醒,他知道如果此时出击金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对天祚帝说道“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两路,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及陷云中,则奔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以至举国汉地全为金人所有。国势微弱至此,而力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耶律大石这番话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严厉批评了天祚帝过去一味逃跑的错误路线,又对天祚帝现在冒险出战的计划做出了否定,同时也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即“养兵待时而动。”

可是,天祚帝“斥而不从”,一意孤行。耶律大石于是决定出走,独立开辟新天地。一天夜里,耶律大石杀死负责监视他的北枢密使萧乙薛与坡里括,率亲信部属铁骑二百连夜出营,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耶律大石走后,天祚帝并没立即下山,他对驻守云中的金军元帅宗翰有些打怵,迟迟不敢出兵。直到宣和六年冬天,天祚帝听说宗翰回上京去了,云中由希尹代理元帅之职,他以为时机已成熟,遂率契丹与鞑靼军共五万人马出夹山,下渔阳岭,接连攻下天德军、东胜、云内、宁边等州,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天祚帝这次出山南下,其真正目的并不是收复燕云失地,而是想趁机去投靠宋朝。他不仅带走了夹山的全部军马,而且还“并携其后妃、二子秦王赵王及宗属”。此外,他还携带着各种珍玩珠玉金银器皿等宝物五百多袋。很显然,这是天祚帝有计划的一次大搬家行动。

对于隐藏在夹山深处的天祚帝,宋朝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童贯日夜为上谋,谓天祚在,必为后患。”童贯分析认为,“天祚心素侈,多慕中国”,现今他流离失所狼狈不堪,如果前去招纳,他一定愿意“来归”。如果天祚帝能来归,那么燕山地区自然就会稳定,因为这样便可“以绝其国人之望”。于是,宋徽宗决定暗中操作一下,让童贯物色合适人选去夹山“诱之”。从事后眼光来看,童贯与宋徽宗对当时北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确严重失策,他们太过于看重天祚帝的影响力,而对于金人的威胁力却又看得过轻。

不久,童贯将一个番僧推荐给宋徽宗,宋徽宗令这个番僧持御笔绢书,秘密去夹山联络天祚帝。番僧来到夹山找到了天祚帝,天祚帝也给宋徽宗写了回信。刚开始时,这事很注意保密,随着往来次数增多,知道此事的人也越来越多。番僧“往来皆由云中,故金人尽知。”金人之所以对这个番僧不动声色,不进行抓捕,是因为他们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在等待着天祚帝离开夹山,“是以不顾也”。“金人每以力不能入阴夹山,恨其不出,出必得之。”

天祚帝后来给宋徽宗回信,答应来归大宋。宋徽宗于是“改书为诏,示欲臣之”,并向天祚帝保证,“归则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