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决定尽快撤走,因为在辽东城里,觉得很不安全,时刻都有被围困阻击的危险。
大部队休整一夜,次日一早,数十万大军离开了辽东城,回到辽西之地,这里草原、山林茂密,居住着契丹、奚、室韦、鲜卑等少数民族。
隋炀帝不做停留,继续赶往北平郡,过了临渝关后,是大隋的疆域,这才放心。
辽东城的百姓被卷走了不少,使得偌大城池,变成一座孤城,迁徙的百姓都被安置在北平郡的县邑。
这一次伐辽东失败了,隋炀帝脸面无光,但并不死心,反而觉得明年开春出兵,时间延长,兵力再增加,肯定能攻克平壤,征服高句丽,俯首称臣。
隋炀帝下诏,把这活着回来的数十万大军,安插在北平、渔阳、涿郡三地,安营驻扎,加强训练和阵法操练,几个月后,要重新攻入辽东去。
由于这次征战失利,也让隋炀帝意识到,目前的府兵制,太过守旧僵化,百姓参军入伍,却没有了战斗力,因为大隋承平日久,各地府兵治所,往往都是兵农合一,士兵已经习惯了开垦种地,厌倦了战争,这样的军队,已经没有了多少战斗力,更不愿意背井离乡,远征辽东。
裴矩上奏,请隋炀帝重新以募兵形式,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提升战斗力,而不是从各地抽掉那些民兵性质的府兵。
这条建议被隋炀帝采纳,于是刚回洛阳,杨广就下诏,在京城外成立一支骁果卫,隶属于左右备身府,置左右雄武郎将,官职比各地鹰扬郎将高半阶。
它虽然仍属于十六卫所,但依旧不是府兵制,而是募兵制,不需要屯田种地,就近入伍,而是从全国各地招募勇士,来京城附近编军入伍,不限户籍和地域,既然选择背井离乡,就没有了牵挂,可以四处征战,骁勇彪悍。
各地英雄豪杰,懂一些拳脚功夫、刀枪剑术的,纷纷不远千里赶来,要加入骁果卫中,因为军中不看出身,只比勇武,完全是一支为战而集合的队伍。
罗昭云没有跟回洛阳,而是继续留在涿郡,监督兵器制造,为明年第二次伐辽东做准备。
他有一种预感,大隋的气数将尽了,因为从各地得来的情报看到,不少前朝遗族和地方义军,都在蠢蠢欲动,四方灾难增多,百姓疾苦。
由于第一次征战争动员百万雄狮,粮草需求和运输都是一个大困难。
比如山东民夫运米至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反,士卒死亡过半。江淮以南民夫船运黎阳、洛口诸仓也是如此,运送者因劳累而死枕藉,沿途遍地死尸。还有朔方数十万车夫,护送粮草,因为道理崎岖,消耗巨大,最后送到之后,只是原来数目的三分之一,畏罪逃亡。
大批的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逃亡深山老林避难,社会萧条,民心不安。
今年山东、河南发生大水灾,重役、灾荒之下,官府不加救恤,反而苛逼,已经有人起义造反了。
邹平人王薄拥众聚长白山,率先打起反隋旗号,自称‘知世郎’,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此为号召,收聚了大批逃亡的百姓和从前线逃散回来的士兵。
罗昭云轻轻一叹大隋真的要完了。
………
大雪纷飞,但是各地郡县接到朝廷诏书后,开始召集勇士入伍,要推向朝廷,加入骁果卫。
漳南县邑。
一个壮年大汉,国字脸,络腮胡,浓眉大眼,身材挺拔,手中提着一把带鞘宝剑,走在县城街道上,因为他勇武本领在郡县很有名气,被县令拉拢,许诺他二百夫长之职,过几日,就让他带着县里凑齐的人,去京城外的骁果卫驻军之地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窦建德!
他正要去县衙里报道,街道上忽然蹿出一个男子身影,衣衫褴褛,对着他喊道“窦大哥,你让我找的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