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院子,还很是让部分村民明里暗里地说了不少酸话,只是江家人口众多,等闲人不敢惹,也就只能说说酸话了。谁让他们当初不舍得花钱没有早早批呢!
老头儿老太太也挺会做人,在村里人缘挺好,除了几个特别唧唧赖赖的,大部分都还好,毕竟这种事情,谁也没长前后眼啊!就算长了,也得有那个资本呢。
过几年,现在比较常见的这种土坯房陆续都拆掉了,人们用手里好容易积攒的钱,换成了混凝土小楼,基本上都是一层半。缺乏财力啊!很少有人家直接起个二层小楼。
再又过个一二十年,人们开始怀念现在这种房子。人就是这样,握在手里的不珍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江小阳对这种房子充满好感,谁让她是后世来的呢,很是新奇。
她出生的年代,农村里这种房子都扒掉重盖了,比如她之前送快递的那家,就是赶着潮流盖的。
其实在江小阳看来,这种土坯房子不错,冬暖夏凉的,隔热又保温,缺点就是逼格不高。隔个几年外边的墙皮得重新修补,比较麻烦。
不然的话,脱落了难看不说还不防雨不防潮,时间一长,被雨水冲刷出一道一道的泥痕,露出里面的土坯子,再不修补的话墙体开裂,离坍塌就不远了。
本地四季分明,冬天相对北方来说温和不少,气候也温润——那是在出太阳的时候,要是赶上阴天,再下点小雨,可就阴冷阴冷的。
上辈子是北方人的江小阳想起来就头疼。算了!到时候再说吧,大不了烧土暖气。也许这身体抗冻呢?
本地的取暖方式是烧煤炉子,还有就是木炭火盆。平常人家都用木柴烧着之后烤火,等木柴烧的差不多了就成了木炭,那时候就少了许多烟气。至于经济条件好一点讲究些的人家,就直接买木炭烧了。
江小阳记得离村子几十里的山里就专门有烧炭的人家。小时候江家每年也是要买个几十上百斤木炭的,专门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用。
那时候城里两位伯伯拖家带口的基本都回来了,再加上家里这些人口,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大家也不可能经常呆在院子里,要是赶上下个小雨雪的怎么办,所以木炭是必备。
哪怕家里再困难,烧个火盆还是必须的,大人没关系可以咬牙扛一扛,小孩子受不住啊!
再后来经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火盆变成了炭盆,现在基本上每年冬季木炭的消耗不在少数。
当然也是老爷子老太太上了年纪,家里几个儿子都孝顺,也不想老了老了两老还受罪,所以每年这木炭给准备的足足的。连带着,几个儿子自己的小家里,木炭也是添置了的。
前身在这种环境长大,扛冷,现在的江小阳自然就不行了。一想起那种浸到了骨子里的阴冷,她就忍不住打个寒颤。
“怎么了?”熟练地抱着孩子走在她身边的雷侯关切地问道。嗯,没错,经过这么几天自动自发的紧急密集培训,雷侯从一开始抱着烫手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江小阳自己都叹服。话说她自己现在抱着孩子,有时候都觉得有点别扭不知道怎么使劲儿呢。
“没事儿,就是想着马上到冬天了,到时候怎么过。冷哦!”说着还缩了缩脖子。
雷侯“……”他抬头看看天,没错,水稻刚收完,麦子还没下种,这就冬天了?
对于小妻子的发散式思维,他这几天算是领教了。果然生产对于女人来说,变化这个大,几乎是改头换面。这生完孩子,妻子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要不是丈母娘从头到尾都守在身边,他几乎都怀疑自己妻子是换了个人!
(筒子,你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