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运河工程(1 / 2)

大移民计划不仅立即平息了造反的事态,解决了德意志、东欧的眼前问题,还为莱茵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的半年内,大约有二十万东欧人通过奥地利巴伐利亚走廊来到莱茵定居——由于德意志各联邦间无边防,而除了莱茵,其他联邦又不愿意为了移民掏钱,所以莱茵不得不把补贴中的相当部分变为在莱茵境内的免费资源供给,以防止移民跑去其他联邦。

由于有最初的筛选,这些人的平均素质还高于莱茵本土普通公民,其中不乏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甚至中小资本家。

随着大移民计划的顺利推进,上万名犹太人从东欧迁入莱茵,莱茵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变得充裕起来。谢绾将在欧洲各国滞销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退市,专心致志面向东欧犹太人募资。在罗斯柴尔德的帮助下,谢绾前后募得了七十万英镑,合九百二十万马克,比预算稍微多一些。

仅有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想开挖运河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作业。为此交通大臣斯蒂芬森主持制定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工作规章,费尔巴哈代表莱茵方向埃及提出了派征民夫的要求,埃及总督阿里帕夏根据双方协议,开始征发徭役。

1831年9月25日,谢绾在苏伊士运河的北——日后的塞得港亲自挥下了第一镐,象征着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工。开工仪式上的众人喜气洋洋,却没有想到这一工程最终将长达八年,超过四百万埃及农民被迫背井离乡,在茫茫沙漠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劳动。

所有被派征徭役的埃及农民先要到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城市宰加济格集中,接受身体检查。老弱病残被筛除,身强力壮的青年被挑选出来,每人发个袋子,里面装着干面包和水。这是他们接下来四天内的全部口粮,然后他们会被用绳子一个个栓起来,徒步走上四天抵达苏伊士运河的施工现场。

从第一批开始,民夫们都采用这种流程,每月一换班。

参加工作的埃及农民夫视其年龄每天可得到不等量的面包,除此之外很少能领到别的吃的,也没有可以替换的衣物与鞋子,劳动中“违规”就什么都领不到。

由于莱茵国内制造业成本飞涨,很多相对先进的工程设备也没法到位——面对免费的劳动力,谢绾也实在说服不了股东们去购买昂贵的蒸汽机设备。最后大量工作都是由埃及民夫靠着一把镐一个斗完成的。

运河工地的工作环境很恶劣,尤其饮用水缺乏。还是由于投资太大,谢绾不得不批准董事会关于“取消开凿饮用水渠”的建议,不再建设此前规划的一条饮水渠,这后来很可能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工人因缺水相关疾病死亡;

安全保障和医疗条件当然也基本谈不上。运河开挖期间事故频发,常有埃及工人被流沙活埋,其他各种伤害事故更是常见。谢绾虽然批准在工地现场建立了医院和一些急救中心,但因为医疗资源不足,无法应付如此大量重体力劳动者聚集造成的疫病风险,最后这些医疗机构实际上也只为莱茵管理方和技术人员服务。

这也导致后来工地上结膜炎、结核病、天花、肝炎与肺炎等各种疾病肆虐,成为劳动力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期间曾有一次霍乱流行,大量民夫上吐下泻至死,由于死亡人数太多,甚至找不到健康的民夫给死者收尸。

到运河完工时,因饥渴、传染病与事故等各种原因死亡的埃及民夫数目达到了十二万,他们中许多人的尸体无人认领或已无法辨认,最终被草草掩埋在了沙漠里,或被抛入了运河中。

坚决反对苏伊士运河项目的英国,虽然并不了解埃及民夫的整体情况有多严重,但他们还是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项目一开工就借着“徭役”的事情,谴责运河公司和莱茵资方强制埃及农民劳动的做法极为不人道。这让谢绾不胜其烦,不过阿里帕夏和董事会、大股东们并不觉得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