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昭国,不仅军队,整个天下的各行各业都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
普通兵士想要在退役之后过得富足体面,一般而言只有两个途径。
第一就是努力杀敌封爵,每进爵一级,就意味着多出了百亩良田,这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来说,是极大的保障。
在财富都源自土地的时代,拥有土地,就相当于拥有了生产资料,根本不用担忧生计。
实际上直到18世纪,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仍然在《国富论》中将土地作为唯一的财富来源。
第二个途径,就是劫掠。
古代军队每下一城,将领大多都会选择给士卒数日时间去肆意劫掠城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军队给的微薄薪金,根本无法给士卒日后生活的保证,而杀敌进爵也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因此为了能够在日后活得有尊严,或者至少活下来,在战争中劫掠一番,是各国上下都默认的“福利”。
昭军在入安邑之后,当然也有过系统性的劫掠,但扶苏并未制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只要不涉及杀人、强暴等事,虽然心中不以为然,扶苏也不会去断绝士卒们的财路,顶多会告诫一下士卒多去抢大户,并在事后想办法补偿一下魏人。
由劫掠而导致的军纪、治安等问题,并不是此番建言的重点,因此想了想,扶苏还是决定先揭过不谈,只重点在信中表述了如何应对。
应对的第一策也十分简单发钱。
在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财富自然是土地,但是土地不能直接发。
自商君变法以来,土地就与爵位严格挂钩,无爵之人再有钱,也不能购置土地,如果分发给无爵的退役士卒,会违背类似于宪法的商君之法,并不可取。
因而只能发钱。
至于发多少合适,扶苏也给了一个数字。
十年的薪金之和。
那么具体是多少呢?先来说说普通昭军士兵的收入情况。
昭国募兵的薪金是各国最高的——其余各国只有补贴——“年薪”却也只有20石。
20石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如今的经济水平做个比较的话,大概相当于年收入2400元左右,这应当说是十分微薄的。
因此如果不偷不抢不立功,普通士卒的年奉是难以养活自己,更枉论家人的。
这样的年奉即便乘以十,也只能勉强维持日后一个并不体面的生活而已,并不如何诱人。
因而扶苏提倡的改革,首先就是大幅提高士卒薪金,提高的幅度是一倍,达到年薪40石。
这个数字虽然也算不得太过丰厚,却已经超过了普通咸阳手艺人的年收入,接近第一级爵位——公士的岁奉了。
在此基础上分发的退休金,除了进行嫁娶绰绰有余外,还足可以在普通城镇购置一处合适的院落,以及进行一些生产活动。
如果能够在参军期间获得赏赐甚至爵位,退役后的生活应当是非常舒适的。
然而只发钱的话,就好比只授人以鱼,退伍士卒很容易坐吃山空。
于是扶苏还有第二策转业。
这是借鉴了古罗马与后世中国的经验结合而出的策略。
士卒在军队中所学到的知识,大致而言分为两种,第一种自然是杀人术,而第二种就是建设。
修路搭桥、建造营帐、挖掘壕沟,这都是需要大量士卒进行劳作的土木工程。
这样具备集体建设能力的士卒,在古代大多数人缺乏建造知识的情况下,是十分珍贵的人才。
前面说的进行生产活动,也主要是集中在让他们进行生产建设上来。
扶苏所要采用的,是“国有企业”与“私人承包”相结合的手段。
简单来说,就是由国家成立机构,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