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其分担考功一事。”顿了顿,扶苏在冯去疾期待的眼神中缓缓说完了接下来的话。
“此一御史丞由廷尉署专司任免,任期不得超过一年。”
“当真?”冯去疾的声音难免提了三度,连周围的廷尉署官员也同样紧张与期待。
“当真。”
又是一阵满堂喧哗,不过这次是赞同声。
为何冯去疾如此激动?原因就在于扶苏方才所言中的“考功”二字上。
考功,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绩效考核。
这是直接关系到官员升降的重要职权,其权力之重,只要看日后三省六部中,掌握了官员考核权的吏部是如何超然于其他各部就可知了。
冯去疾并不担心御史大夫王绾会对此事提出反对。
虽然看起来用官员考核权去换一个并不完全的检察权是亏本生意,但是有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御史署的考核权同样也不是完全的。
各地监御史,以及他们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理论上有着决定各级官吏升迁贬谪的考核权,但实际上掌握这等重要权力的,一直都是丞相,御史大夫只有建议权,而没有裁量权。
那么反过来问,为什么冯去疾要做这个“亏本生意”呢?
这是因为在监御史手中大打折扣的考核权,到了廷尉署手中,就是实打实的重大权力了,至少对于县一级的官员任免,他们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裁量权。
有些心思活泛的廷尉署官员已经领会到了当考核权与检察权合而为一时将产生如何的效果了,即便有不明白的,在同僚们的提醒下也明白过来了几分。
表面上来看,检察权只关乎司法层面。但如果一个官员在司法上犯下了过失,他的行政考核必然会受影响,那么掌握了考核权和检察权的廷尉署就完全有权力将其撤职了。
因此这样的交换,对于御史署和廷尉署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双赢。
那么在这次交换中,有没有输家?
自然是有的。
那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实际上掌握了绩效考核中最重要的裁量权的丞相。
扶苏此举是对相权的公然攫取。
准确来说,是对新任大昭左相,昌平君权力的攫取。
前几日昌平君刚刚从右相李斯手中划分走的权力还没捂热,就被扶苏掘断了根子。
如果廷尉与御史大夫这一交易完成,左相就会立刻失去地方上的考核权。
冯去疾打量了一下扶苏那如同年轻版昭王的笑容,心中感慨良多。
这种不动声色间一石二鸟的手段,真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