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若非万不得已当然不能夜间行军。
眼看众将纷纷领命而走,扶苏原地稍站了站,便又转身上了望楼,他还有些事情要想。
扶苏当然知道,赵魏诸将之所以不愿意看到斥候牺牲,倒并非全是体恤兵士。
都是带老了兵的,哪里还会有多少妇人之仁存着。
无非就是觉得此次攻楚必胜,都不愿牺牲太过,想着多为自家多留一些兵力,也好日后“分赃”之时手中多些筹码而已。
这种小家子气是扶苏最看不上的。
不过其实也能理解两国将领的心态。
伐楚之后的得利大头自然是昭国的没跑,无论是出战军力还是国力对比,以及目前昭国身为盟主的有利政治地位,没人会在这个上面找不痛快。
不过接下来谁占得第二多,可就是十分考究赵魏两国手腕的了。
出力自然不能不多,否则被以大昭长公子为代表的昭国朝野厌恶,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所得。
然而太过老实地出力也不行,若己方损失多了,面对接下来的局势或许就少了些筹码。
更何况在齐国也加入战团之后,两国便又多了一个来抢东西的。
楚国虽大,但也经不住在昭国咬了一大口之后再由这么多国来分的。
一旦受损过大,必然会得不偿失,那此次出征的意义就少了大半。
早已不是政界和战场初哥的扶苏时刻着眼于全局,自然对各国从君主到各将领心中的小心思洞若观火。
原本扶苏没打算太管他们的别样心思,除了扶苏本身也没有对战功太过渴求,对他而言,能够拿下彭城其实就行了,接下来何去何从更多还是要看其他各路的表现再说。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事情要管起来难度颇高。
他一个大昭的长公子,去管他国将领本身就隔着一层,虽然出其不意收缴了各国将领们的兵符,但真的指挥作战时还是要靠他们,扶苏总不能亲自上阵。
于是只要赵魏两军能够服从命令,些许的小算盘扶苏并不打算计较。
然而在见识了楚军完全出乎预料的激烈反抗之后,扶苏敏锐地察觉到了些许异样。
这样坚决的大袭扰,绝不是没有一个团结起来的中央政府统筹就能实现的。
这从巴蜀方面所面对的零星抵抗就能看出来。
那么虽然因为楚国大规模驱逐商贾,导致情报工作受挫,因而此时还未有准确情报传来,扶苏也能依稀判断出楚国朝堂至少暂时已经完成了立场统一。
既然如此,面对完全不同的局势,扶苏就不能再任由两军出工不出力的心态作祟了。
刚下了如此决心,高进便在底下报告说主将的大帐已经设好了。
爬下梯子之后,扶苏随口对身边吩咐道“去将樗里偲、李清叫来,就说有事商议。等下,嗯……再把张苍也叫来。”
既然要改变众将的心态,作为荀子高徒的张苍或许会有些主意。毕竟荀师这一派,似乎对于人心算计都颇为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