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老当益壮(1 / 2)

就在宋远亭锐意进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时候。

叶风也在建立自己的智库。

蓉城金江科技园,一个世界领先的ic设计实验室,西南大学微电子系,以及自来世界各地的芯片设计专家,正在专注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研究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智能电器、光储存、dvd及平板电脑等相关产品。

这一年。

在叶风的干预下,整个实验室都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到了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上面。

虽然花费巨大,但是成果甚小。

集团不少人都劝叶风减少科研支出。

但是叶风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投入,还加大资金,寻找更多优秀的人才回来做研发。

叶风心里清楚大规模生产,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不是喊喊口号、花多一点钱就能成就的。

没有长期的资金投入,团队没有学习的习惯、合作的精神,不要说抓住机会,而是连机会也不能识别,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弯道超车的机会。

再者,无论领导决策多么英明正确,没有不折不扣和精益求精的执行力,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拥抱失败。

与此同时。

海岛积电疗养院,一个60多岁的老人,正在翻看一封绝秘文件。

这就是中芯的老对头,积电的创始人张中谋老爷子。

收到了中芯关于庭外和解的条件后。

他极其意外!

老爷子顾不得喝茶了,挺身而起,两眼直冒精光

“这绝不是张如京那个老小子干的,中芯背后一定有高人,快去给我查!”

积电追查令下,全岛震动。

颇有手提屠龙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之势。

……

说起张中谋,就不得不提三星电子掌门人李建熙。

1989年12月,海岸对面的冷雨淋淋漓漓,三星掌门人李建熙赴岛考察,秘密约见了积电创始人张中谋吃早餐,目的只有一个挖走这个已经58岁的老将。

此时积电已经默默成立了两年,在业界尚名不见经传,所走的“代工”模式也非当时芯片领域的主流,让人看不懂。而在积电成立的1987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去世,三子李建熙接位执掌三星,甫一上台后便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大举进军电子和半导体。

张中谋正是李建熙急需的人才。

1983年张中谋从德州仪器“三号首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虽然可以享受“一幢宅、两部车、三条狗”的美国梦,但总感觉心有不甘。所以两年后,高层邀请他去回来担任工研院院长一职时,张中谋决定出山闯一闯。

张中谋生长于大陆,49年离开,随后赴美读书工作三十多年,对海岛其实并不熟,但架不住“来了就是一哥”的诱惑。

而到海岛仅一年后,56岁的张中谋便决定再野一把“创业,做一家专门为其他芯片公司代工制造的公司。”

这种模式在当时并不被同行和投资人看好。

而在餐桌上,李建熙款款分析道“半导体需要大量资金、人才,风险也大,三星目前正好发展还不错。”他迫切希望张中谋到三星工厂看一看,瞧一瞧。李建熙的言语中充满了惋惜爱慕,仿佛当年曹操看着刘备说出“唯使君与操耳”,恨不得让张中谋立刻跟着他私奔到首尔。

张中谋此时正为订单疲于奔波,但他厌倦了当二把手三把手,对三星自然坚定拒绝。李建熙并不死心,邀请他去三星参观,张中谋欣然应允,逛了半天厂区后连夸三星的产能“令人惊叹”,但仍然拒绝离开积电。李建熙见他态度坚决,并只好放弃。

此次一别,两人的轨迹还将继续交汇。

积电和三星分别沿着自己的路线,崛起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