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外,看着赵维的背影,心说:他是骗人的,他一定是骗人的!哪个出了大都不得往海上跑,去巴蜀干什么?
骗人的,骗人的......
......
————————
最近,大都朝堂议的最多的只有两件事:
一是,东瀛诸务。
这一点无可厚非,四岛新归,需要处理的杂务甚多。
另一个,则是湖广、江浙、福建、东瀛四行省的王相认命了。
最为微妙的,尤属东瀛。
其位之争,主要集中在史权、王积翁和留梦炎身上。
不得不说,元朝之初,对汉臣还是比较优待的。只看三位备选,便知都是汉人。
当然,也有蒙古贵族和色目人觊觎此位。
但是,忽必烈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派汉人去比较合适。
一来,汉臣都是书生,顶多鼓捣出点阴谋诡计之类的小手段,出不了大事。
毕竟东瀛离中原甚远嘛,万一谁弄出点幺蛾子,都来不及反应。
二来则是,东瀛偏向中原文化,无论官民都亲近汉人。所以派汉臣前往,也是考虑到东瀛本地百姓的因素。
放眼朝堂,有这个资格且无它务的汉臣,也就这么三位了。
至于谁去,却是忽必烈尚未决定的。
问过谢叠山的意见,先生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隐,最后给出一个王积翁的建议。
也问过朝中别的蒙古官员,大多指向史权。
忽必烈嘴上不说,其实心中也清楚的很,史权是北地汉人,归顺元朝早了不少,更得蒙古人信任。
而史权这个人,为官清廉、也有能力,确实是好人选。
可就是有点太刻板,眼中不容沙子。从他告发阿里海牙贪污这个事上就看得出来,喜欢抗上。
别忘了,伯颜可还在东瀛呢!他可不是阿里海牙那么好说话的,相处不好,必然出乱子。
至于王积翁,学识甚高,能力一般。
不过,用在东瀛足够了。加上又是大儒身份,更能得到东瀛人的认可。
可还是有问题,之前王积翁和伯颜有过殿上之争,显然走不到一块儿去,也非良选。
所以说啊,做为一个皇帝其实也挺累的,永远不能做非黑即白的选择,更不可能指望臣子个个都是能干肯干,清廉不污。
只能是歪锅配瓢盖,凑合着来。
说来说去,其实也就剩留梦炎了。
而且,宰相阿合马也举荐了留梦炎,合了忽必烈的心意。
只是还没等宣旨呢,却出了幺蛾子。
王积翁一看自己没机会了,干脆来了个鱼死网破,向忽必烈举荐了一个人。
谁呢?四川行省平章事——李德辉!
忽必烈乍一听这个名字,先是一愣,转头一想,不对啊?王积翁提这个人有点意思。
碰巧谢叠山入见,忽必烈就提了一嘴,“先生之前预言又止,是不是觉得三人皆不合适?那这个李德辉如何?”
叠山先生被问的没法,只得说了实话,“非李德辉莫属!”
“哦?那先生说说,是何因由?”
“其因有三。其一,李德辉也是汉人,且资历颇深,符合陛下之选。”
“其二,此人善治蒙夷关系,只看四川诸夷对其的依仗便知。若此人去东瀛,必见能效。”
“其三,李德辉知进退,在两代安西王治下都能尽心尽责,得王府爱戴,实属不易。想来,与伯颜、张弘范也能相处的不错。”
“嗯。”忽必烈点头。
这三点他也想到了,而且有一点是谢叠山没想到的,那就是李德辉去还有一个好处。
别忘了,李德辉可是阿难答的左膀右臂,要是借此机会将之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