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夜宴之美(2 / 4)

宋胆 憨皮拉朋丫 4383 字 9个月前

也就是四五点钟的光景。

在政事堂的这一波相公,还有在成王府赵维这一波,都身心俱疲的向玉林斋而去。

大宴终于开始了。

还没到玉林斋,距离尚有百丈,已经感受到了盛世雅宴的氛围。

只见街市两旁,各家杂铺门前,都挑了花灯雨遮,遮下是一副副尚且飘洒墨香的诗词文章。

白纸黑墨,连成一线,一直延伸到玉林斋门前。

这可不是各家店铺凑热闹,而是沈福海依照旧时习俗搞的提前预热。

从早晨开始,玉林斋一边准备傍晚的大宴,一边摆下文擂,广邀年轻一代的才子佳人吟诗颂词,挑逗气氛。

一天的功夫,在玉林斋留下文章墨彩的年轻一代不计其数。

开始的时候,还只在玉林斋门前张贴,借行人赏评。

可是到了中午,玉林斋就不够用了,便开始向两方街市延伸,足足铺满了一条街。

而同街的商铺,一来也乐见旧时盛景再现于世,二来若自家门前的文章诗词恰巧是哪位高学大才所书,再不济笔法精湛书得一手好字,也能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既长的脸面,又招揽了生意,增大了客流量,何乐而不为呢?

甚至有的大商家,颇解其中之道,会私下出钱赞助有实力的年轻才子,让他们去文擂一显才华。

唯一的条件就是,擂上所书文章必须贴到自家门前,张人瞩目。

这种近乎疯狂的营销方式,也只有大宋玩得转,有着极其深厚的民间基础和文学狂热。

此时,王应麟一行人从西边入街,而陆秀夫、陈宜中等人则是自东街而来。

正好一边管一头,都不急着赴宴,借着黄昏美景为佐,漫步长街,欣赏着各色文章。

这也是旧时惯例。

今日大宴的主角自是他们这些德高望重的大儒名臣,可是年轻人来凑热闹,锦上添花,自然要应时应景。

他们便是文擂的评委老师,要在这一街的墨香之中挑选意属之作,自雨遮花灯之下揭彩,带到玉林斋。

而被各位大儒名臣相中的那几篇,便是今日文擂的一等文章。

不但可以拿到酒楼赠与的香墨钱,依例还可入宴敬酒,与大儒名臣有正面接触的机会。

要知道,酒楼给的钱多少还是小事儿,入宴的机会才是真正的难得。

在宋朝,科举虽然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可是名家赏识、朝臣举荐依旧有着不小的分量。

很多考生在应试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京师人脉,自然无法得到重量级人物的赏识和举荐。而这文擂一等,便是他们唯一在大人物面前露脸的机会。

王应麟等人一边走,一边看,都是暂时放下心中的杂念,认真赏评。

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生出几分怀念。

自临安城破已然过到了十年,这样的景象却是十年不曾见到了。

由记得当年,他们也是少年人之时,天文祥和谢叠山的文章也曾这样被张贴在雨遮之下,而为二人赏评的正是王应麟。

另一边,陆秀夫等人与张简之同行,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心境?

当年少年意气,飞扬不羁,陆君实、陈宜中也曾是这为搏满堂彩而倒尽腹中诗的少年人。

而站在诗前评说的,是张简之。

二人想到这儿,不由瞄了眼张简之。

陆秀夫由衷一叹,“这文人佳话,传了三百年,不知道张相再见此景是何感触啊?”

陆秀夫在做最后的努力,言下之意,大宋文支盛世,如此曼妙,张相怎忍心将之毁去?

却不想,张简之就好像没听懂一样,还真的发出一声感叹,“是啊,这盛世华章,真想万世万代的留传下去,永远也不要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