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管不住了。不过小程人不错,长得好,相由心生,一看也不是个别扭的,早定下来你妈才能放心。”
大姑父紧蹬几下,说道“咱家都结婚早,本想着你上了大学不着急,可没想到第二年就把媳妇带回来了,也挺好,搁咱农村,你这年龄结婚的不在少数。”
大姑父没说假话,家里他老子和他亲娘,和李佳结婚早,他大姑父和大姑也不晚,这么一比,大江和赵兰香反倒算岁数大的。
至于他和程方圆,还有得磨。
“不说我了,给赵家过彩礼准备多少钱?”
大姑父说道“我和你大姑的意思是拿一千,老太太不同意,不愿意出这个风头,怕到时候让庄子里人埋怨。”
其实都有自己的考虑,大姑父和大姑是觉得对赵兰香有愧,就想多给点彩礼弥补一下,正常来说,农村彩礼三头五百顶天了。
老太太是想着不能冒这个头,开了这个先河,让庄子里以后娶媳妇嫁姑娘的坐蜡,再者彩礼给再多也是落到老赵家手里,还不如多添补小两口,赵兰香又怀着孕,将来小两口用钱的地方多的是。
至于陪嫁,老太太和大姑父两口子都明白,基本上不用指望。
农村丫头是赔钱货,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赵家得了彩礼也得攒着给小的,留着将来娶儿媳妇。
所以自行车也好,缝纫机也罢,大姑父都买好了。
也幸亏这半年大江大海两兄弟能折腾,要不这么仓促的结亲可有笑话看了。
到了庄子,他和大姑父分头行动。
大姑父到赵家过彩礼,周扬挨家挨户给信儿,把办酒席的时间给乡亲们说了。
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收礼。
也算不上收礼,婚丧嫁娶是大过儿,即使没有人情来往也得出面,喜酒也不能白吃,得了消息的给上点粮票,关系稍微近点的可能给钱,也就是三毛五毛的。
只有真正的亲戚才会走账房出礼,这个数额也不大,一块两块,要是能出点纺织品卷和工业品卷的,就是直系,走动勤的实在亲戚。
反正每家每户结婚都是这么过来的,家里的被褥,大件也都是这么凑起来的。
想指着男女双方把新人的东西凑齐,几乎不可能。
派周扬送信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一大家子无疑周扬是最拿得出手的。
他挨家挨户送完信儿,朝赵家走,和大姑父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