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杜月笙是我发小(3 / 3)

陈煊从小生活在上海这种国际大都市,与西洋人接触比较多而陈琛又比较开明,这才没留这种让人恶心到不行的小辫子,不然陈煊铁定很想死。

而孙志恒和阿生也受陈煊的影响,至今也没留过这种法式,是以三人可顶着‘假洋鬼子’的称号不少年。

大街上的人流很大,据孙志恒和阿生说,由于朝廷取消了漕运,依赖漕帮生活的十几万帮众以及家属逐渐的涌入上海,而上海又充斥了大量世界各国在华贸易的人,更别说逃难以及各类不甘贫困的人进入上海,总之大上海成了淘金者的乐园,冒险家的天堂。

由于没有资金门路背景,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从事体力劳动,比如码头上扛大包,街上抬竹竿小轿等等,原以为街上会有很多黄包车,被孙杜二人嘲笑了一番才知道,黄包车的价格可不是一般人能负担的起。

不夸张的说,那个年代的黄包车怕不是要比得上后世的奔驰宝马了,而这些破产的农民又岂能担负的起。

“哟!我道是谁呢,原来是杜月笙你这小赤佬,这是赶着去奔丧呢?”

陈煊正打量周边的环境,一个不协调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一个袒胸露怀的青年带着三四个青皮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斜眼瞅着阿生。

阿生?杜月笙?陈煊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反应迟钝,川沙杜家村,姓杜,小名又叫阿生的,小小年纪在青帮鬼混,原来就是后来鼎鼎大名又毁誉参半的上海皇帝么,没成想他竟然是自己的发小。

关键他还叫自己是哥呢?如果能回到原来的世界,陈煊不知道能得瑟多久了,估计睡着都会笑醒,名人那!还叫自己哥呢,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