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铁饭碗(1 / 2)

重生香江1981 小楊刚 4132 字 2020-07-13

看着此时热闹的中官村,杨辰忍不住在想,自己当时如果重生的地点不是在香江,而是在内陆,会不会也跑到这里来,跟这些大部分商贩一样,干倒爷的活计,从中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毕竟,这年头,在内陆想要赚快钱,也只有干这一行了。

不过仔细想想,杨辰又暗自摇头。

如果他真要重生在内陆,这个时期想赚点小钱容易,但想赚大钱,简直白日做梦。

八十年代初,内陆除了国营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说是企业,还不如说是作坊比较靠谱。

后世许多知名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冒头。

当然了,中间也有例外,比如说后世大名鼎鼎的‘联想’,它算是国内最早的民营企业。

八十年代初,‘下海’这个词,其实已经出现在内陆这片改革开放的土地上。

这个时期,大多数下海的职工,基本都是那些返城待业青年。

到了八四年,第一波下海潮开启,一些在岗官员和科技人员也开始响应政府的号召,正式加入下海大军队伍。

而中官村,因为靠近中科院等大学,一部分科技研究人员,靠着中科院等院校背景,注册了不少民营企业。

不过这些民营企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依靠院校起家,以至于背后院校大多占股比较多,部分院校甚至对一些公司享有绝对控股,以联想为例,其个人股东占股比例处于个位数。

现如今中官村发展才刚刚起步,一切从零开始,但是杨辰却清楚它背后的潜力有多么恐怖。

这潜力,并非单指中官村商业方面,而是指这里的科研水平。

作为首都第一个科技园区,中官村拥有的资源,是其他地方完全不能比拟的。

以首都大学、清化大学为代表的四十多家高等院校,再加以中科院、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两百多所国家科研院为基础。

中官村在人才方面,超出其他地方太多太多,后世中官村之所以能成为第二个硅谷,很大原因便来源于周边院校。

后世一个小小中关村,占据了国内互联网巨头总数的一半,这正好应了某人的话,‘站在风口浪尖上,就是猪也能够起飞。’

后世在高新技术领域,内陆是唯一能够与美帝比肩的存在,清楚中官村的优势所在,杨辰没道理视而不见。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毫无疑问,是人才。

尤其是科技行业,后很多公司为了拉拢技术人才,不惜分享公司股份红利。

二十世纪,大家拼的是资本,拼的是人脉关系,到了二十一世纪,拼的就只有人才了,没有人才,任何自家公司,都将会很快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

不过,现在一切还为时过早,还需要再等几年时间才行,不光是他需要积累底蕴,中官村同样也需要积累底蕴。

逛完中官村,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杨辰也就没有兴趣在这里耽搁时间。

他现在还有正事要去办,是的,就是正事,至于什么正事,很简单,找人才。

他可一直没有忘记捡漏抄底古董的念头,这玩意要是没有行家来帮忙,他注定只能干看着眼馋。

原本他还想着让阿牛那家伙来帮他处理这件事情,只是那呆瓜实在太没用了,对古董也是一知半解,真要是阿牛负责,那天被人忽悠了,他给人送钱。

为了尽早解决这个麻烦,杨辰觉得必须找个靠谱一点的行家里手来帮忙才行。

说起老邶京,最值得人们一提的,恐怕不是故宫,也不是长城,而是那见证无数次历史变革,文化传承,以及记录了老邶京人生活点点滴滴的老邶京胡同。

走进巷子胡同,似乎每一条胡同都一模一样,灰墙灰瓦,分不清哪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