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索了名头,要了钱。
……
轿子终于到了王家的门前停下,一阵鞭炮响起,群人围观过来,都想多看看王大石这新郎娶得了何等姿色的新娘,可是一等又等,新娘久久不下轿来。
没等王大石的吩咐和安排,媒婆又上前问原由,原来新娘在等着下轿钱。
王大石摸了摸口袋已经没有分文了,赶紧跑到偏房找到了王里长。
此间,王里长正喝着小酒,问了王大石的情况后,掏了一把碎银递给他,并嘱托他应承好场面。
王大石应了一声,跑了回去,转手把银碎安排递给了新娘,却还不见她下轿。
倒是女方这时提出要“对六艺”
所谓的“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艺术。在当地,青年要学礼节、懂得声乐、善于骑马射箭、写得一手好书法和精通计算,所谓的通五经贯六艺。
大户人家的小姐出嫁时带着一名才子陪同,才子与新郎对六艺,新郎输一艺则要拿出一串铜钱补偿,有些为了应承场面,才子会故意输给新郎,甚有的陪同是普通之人,故意要在新郎面前低人一等,以求其次,彰显新娘的眼光不错,和新郎的才识。“对六艺”虽然热闹,由于太过繁琐,常常耽误正事,又属陈规旧俗,早被弃之不用。
此间对六艺,必然不会谦让。
王大石读书不成,无所技艺,为人老实,交际甚缺,礼数必有欠妥,听说要“对六艺”,心下发慌,赶紧又去找到了王里长。
坐在偏房里头的王里长猛灌下两碗酒,对王大石说“我有愧于你,为了你迎下媳妇,该给!”
王里长翻箱倒柜给王大石扯了六串铜钱,说“王大石,我掀锅透底跟你说亮话,这些钱都是为了你的婚事东拼西凑的,都在这里了,再要可就没有喽!”
王大石走出偏房,把一百二十片铜钱都交给了新娘,盼着她下轿。
收下钱财的新娘又开了条件,说不能穿娘家的鞋子下轿,需要一双新鞋子。
在场的村人有的看不过去了,碍于婚日喜事,不好掺嘴掺手。
王大石的虚汗冒了出来,又去了偏房找王里长。
王里长连喝三碗酒,把十几年前为哑巴媳妇亲手纳的一双新鞋拿给了王大石。
新娘穿着新鞋子走下了轿,走在正堂门口时停住了脚。女方的全人支配着说“步步生迁——举案投眉——富贵发财——”需从新娘下脚的地方起到内堂之间铺满钱串,新娘踩着钱到内堂拜天地。
王大石再次到了偏房,王里长把酒浇在身上,摸出一只玉镯递给王大石,唏嘘道“这是祖传宝贝,可抵百串钱,你赶快拿去吧!”
新娘收起玉镯子,托着步子往内堂走。这时候,全人提出“拽还婚”的要求。
新娘出嫁,为了充分表达父母的交心、牵挂与不舍之情,在女儿上轿时,父母三次扯着女儿的手不让上轿的一种形式,一次拽示意将来要孝顺,二次拽示意要多回娘家看看,三次拽则是依依不舍和不离不弃,民间已经很少再有这样的风俗。
王大石还没了解“拽婚”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女方的全人大声吆喝着“拽入内堂归新郎,拽出门外返回娘!”这话说的很明白,新娘若是被拽到内堂那就归新郎的媳妇,如果被拽出门外新娘就返回娘家。话方毕,女方跟来的八条汉子和兄弟突然冒出来,把新娘往回拽。大福右看啥了眼,拼着嗓子喊来村人把新娘往内堂扯。
村头人多,八个汉子力重,两方胶着不下。这时,新娘的兄长用绳子把新娘拦腰系起拴在了马身上,哪知这匹笨马却未奔动。不料,东方木白和东方清落从院口凶扑扑跑来,惊动了那匹马,把新娘扯回了院门外。那全人、八位大汉、兄弟兄长和新娘,落寇一般狼狈地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