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前脚刚进家门口,他的父母后脚也跟着到家了。
“爸妈,你们和余益伯伯谈得怎么样?”陈谦倒了两杯水递给父母。
“他觉得可以办,不过他也说了,这行虽然赚钱,但风险也不小,所以我们准备再考虑考虑。”陈山喝了一口水,回答道。
“对啊,办鞋厂风险真的很大,余益的工厂边上有个新开的鞋厂,才开工一个月不到,就干不下去了。听说投资了200多万,现在想要转手都没人接盘,几个股东急得都想跳楼了。”母亲在旁边搭腔。
在瓯城这个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城市里,永远都不缺这种看到什么行业赚钱就不管不顾一头扎进去的人,只不过有些人功成名就,有些人倾家荡产。
听到母亲的话,陈谦眼前一亮,“那个厂有几条线?”陈谦迫不及待的问父亲。
“什么线?你是说流水线吗?好像是三条。你不会是想要盘下那个厂吧?”
陈山看出了儿子的想法,反对道“余益建议我们就算要做也先弄一条线做起,生意好起来再加线。如果生意不好,一条线也不至于亏得太惨。”
“多两条流水线其实没多多少钱,真正花钱的是两条流水线上工人的保底工资。一条线招满工人差不多要60个人,按照保底月薪3000的工资就是18万,这还不算前、中、后段三个管理以及几个技术工种的工资,对了,还有车间主任的工资,这些都算起来差不多要20多万每个月。买两条流水线的钱只够发1个月的工资。”
陈谦也顾不得父母会不会怀疑他被外星人附体了,继续向父母阐述“时间就是金钱,这家厂是怎么倒闭的你们知道吧?我猜要么是做出来的鞋子质量不行,老是开胶,要么就是大货的鞋型看起来十分别扭,和样品完全不一样。”
陈谦说出了后世新鞋厂最容易碰到的两个问题。
陈谦的父母并没有怀疑儿子换了个人,以为儿子是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
“是的,他们的鞋子其实订货量还可以,结果第一批货差不多有3万多双鞋,发到全国各地之后大批量出现开胶,全部退了回来,客户的钱拿不到,供应商又催款,资金链一下就断了。”父亲在瓯城待了半天,没有白待,也是打听到了很多东西的。
“质量问题永远都是制造业最先要解决的,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来搞定。”
见父母好奇地看着自己,陈谦也不准备卖关子了。
“外婆家隔壁那个张美西你们知道吧?就是和平瑞表哥玩得很好的那个啊西,说起来我还得叫他舅舅吧?”
张美西住在外婆家隔壁,听名字可能会让人以为他是个女的,实际上是个男的。
他家和陈谦外婆家多多少少带点亲戚关系,按照辈分陈谦得叫他舅舅。
张美西16岁就辍学跑去瓯城鞋厂打工了,从学徒做起,因为比较机灵,人也勤快,很快就升了正式工,然后管理,车间主任……
现在的他应该差不多30来岁,在这个人人都想做老板的瓯城,他当然也不例外。
张美西现在正带着自己组建的班底,像雇佣军一样,哪个厂里要临时加线就去哪里,没活干就换下一个厂,积攒经验,准备条件成熟的时候自己创业当老板。
因为做鞋有淡季旺季之分,每一个有条件的厂都会预留一条或者几条流水线,旺季的时候就找张美西这样的雇佣军包头,承诺给多少保底产量,然后每个月按产量乘以说好的每双鞋的单价结算,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这样淡季一来,工厂就可以没有负担得把雇佣军裁掉了。
不过这些雇佣军质量参差不齐,要是雇到不靠谱的也会让人头疼。
张美西他们属于那种靠谱的团队,很受鞋厂的欢迎,一直都有事做。
后世张美西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