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慢慢就习惯了(1 / 2)

人形发动机 码字嗒 2389 字 2021-01-23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没有那句诗词更契合李明现在所看到的情景了。

元宵节的晚上,皎洁的圆月从海面上升起,洁白的月光洒落在海面上,如同珠落玉盘。

青鸾号已经由转运车转移到了发射架上,随着发射架上的防护罩的打开,青鸾号出现在了摄像机的镜头里。

也出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中。

这次实况转播央妈罕见的找了一个极佳的角度,清晰度也是相当的高,直接把发射中心对面开放海滩上面的一众主播给比了下去。

甚至于就在央妈的元宵晚会上都直接转播了青鸾号露面的镜头作为开场。

根据发射计划,青鸾号将会在晚上的9点准时点火发射,现在距离发射还有一个多小时,燃料加注、发射前的安全检查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青鸾号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华国许多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叹

“我鸡翅呢?”

等到画面切换了几个角度,大家这才看清原来青鸾号的两个机翼已经折叠竖立了起来。

这个画面直接把直播间里的观众门炸开了花。

荒之辰卧槽,折叠翼,这么虎的吗?

阿1胜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航天飞机还能这么搞得吗?有没有大佬出来解惑?

耗子门子不知道不清楚不发表意见,我只想说华国牛比!(破音)

下面一大堆网友们跟着刷起了‘华国牛比’的字样,瞬间99+。

之前青鸾号的机翼都是展开的,谁都没想到还有折叠翼这种操作,只能说一直以来的思维惯性让大家都以为航天飞机是固定翼的。

米利坚的情报部门和nasa自然也都是在关注着青鸾号的发射的,此刻看到青鸾号的折叠翼,情报部门的主管安德森脸色一变,他看向了身边的专业顾问。

“航天飞机的机翼可以折叠?这样一来史蒂夫教授所说的升力引起的机体解体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科学顾问也是有些懵,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折叠翼的构想我们当初也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这样一来确实能解决航天飞机和推进火箭之间连接件的固定问题。”

“但是实验结果非常不理想,一方面机翼折叠的话强度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大气层内飞行还勉强可以,大气层外往返的话机翼连接处极易断裂肢解。”

“另一方面折叠翼的控制问题也很麻烦,需要大量的传感控制装置,这些装置在航天飞机进出大气层的时候产生的高温下根本无法有效运行。”

“恕我直言,如果华国的航天飞机真的可以做到折叠翼起降的话,对方绝对在材料学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

情报部门主管安德森听到这话,心里有了些不太好的预感,他迅速招来了手下,把最近搜集到的关于华国各方面科技的情报重新梳理一遍。

材料学方面华国目前当然是没有什么极大突破的,那位科学顾问怎么也想不到,控制机翼折叠的不是什么传感器,而是李明这个人。

至于隔热问题就更简单了,几个真空屏障挂上去,那点温度根本不是事。

半小时过去,直播画面里的青鸾号一动不动,如同静止画面一样。

但是通过画外音的解说,大家都知道,燃料加注已经结束,初步的自检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航天员们登机了。

对外公布的名单中,此次青鸾号搭乘的航天员一共有9名,其中3名是原本就要搭空间站核心舱升空的航天员,还有4名后备航天员这次也直接一起上去了。

另外两名的身份就有些特殊了,他们不是专业的航天员,而是空间站的地面装配人员。

这次一次性将空间站的几大主体全部送上太空,组装工作量比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