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实地考察(3 / 4)

糕厂的一把手还真是牛叉,为了中饱私囊,愣是将这么一家企业给经营的破了产。

话说回来。

要不是一把手中饱私囊的心思这么强悍,雪糕厂也不会落在许大茂的手中。

生产线健在,而且保养的还算不错,估摸着是那位一把手的手笔,想要在盘下厂子后快速的恢复生产。

工人又都是成熟型工人。

盘下厂子,有了原料,雪糕厂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雪糕。

原料方面。

许大茂不担心,他现在有三阳乳业。

唯一担心的问题是雪糕厂到不了许大茂的手中或者付出了远超许大茂心里预估的那个价值。

欠账方面也要有所了解。

根据资料显示。

雪糕厂共有员工六百人,还不包括哪些退休的员工,加上退休员工差不多一千人。

一千人两年的薪水。

差不多需要一百二十万。

为什么两年没有结清工人工资,根据那位一把手给出的结论,说他们的钱捐赠了。

还有三角债。

雪糕厂欠乱七八糟的外债差不多八十万,别人欠雪糕厂的钱款在四十万左右,累计欠款四十万。

换言之。

许大茂要是想把雪糕厂盘下,需要付出两百万左右的钱款。

厂房和生产线也得算钱。

“这位同志,你是来收购我们雪糕厂的吧。”有人在一边主动搭话,许大茂扭头看一眼,一个不认识的光头。

当下摇了摇头。

李建军的叮嘱许大茂可听在了耳朵里。

要低调。

“你怎么还不承认?”

许大茂看了看周围,点了点头。

失算了。

没想到这位仁兄竟然从许大茂的衣着上面看出了许大茂身份不凡。

又是皮鞋,又是西裤,还穿着白色的衬衫,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许大茂的胳膊上面夹着一个黑色的皮夹子。

这可是标准的外商配置。

“你是外商吧?”那位仁兄的语气有些羡慕。

海外关系这个东西,放在风潮期间就是原罪,改革开放后却是人人羡慕的目标。

听说外面的月亮都是圆的。

故形成了一股子出国潮,卖了家里的独门四合院去外国奋斗,好不容易挣了一千万,回来发现自己当初二十万卖掉的独门四合院价值好几个亿。

“我跟你一样,都是中国人。”

“别逗了,你肯定是外商。”

“为什么这么说?”

“你也是来盘雪糕厂的,我给你说句实话,你要是外商,还有戏,要不是外商,没戏,冯大头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多好的一个企业,哎。”光头很热心的劝了许大茂一句。

许大茂心一动,从裤兜里面掏出了一包香烟,塞了一根在光头手中,又给好心的点上。

“能谈谈嘛。”

“有什么不能谈的,这都是公开的秘密。”光头接过许大茂递来的眼,看了一眼上面的牌子,眼泛精光,“老刀牌香烟,这可是老牌子,当年在安丘的时候,左手驴肉火烧,鼎香楼的驴肉火烧,右手老刀牌香烟,那叫一个美。”

安丘。

鼎香楼。

驴肉火烧。

许大茂看了看光头的年纪,觉得光头在吹牛b。

你丫的也就四十岁。

“兄弟,你开玩笑了哇?”

“一着急说秃噜嘴皮子了,冯大头就是我们现在雪糕厂的厂长,风潮结束后接手我们雪糕厂,自打他当了我们厂子,我们厂子的效益是一天不如一天,半年时间就成了现在这个德行了。”

“厂子里面的人都说了,说冯大头故意把厂子搞黄,为的就是想把厂子变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