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再次洒落,对于李瑕而言,离回蜀又近了一步。
他并非不喜欢临安,是临安还完全不属于他。
年儿捧着一叠衣服装进木箱子里,仔仔细细地摆放好,转头见李瑕晨练完回来,连忙跑上去为他擦汗。
“郎君总是这样,一身汗也不马上披衣服,万一病了。”
“身体好,不会病。”
小闹了一会之后,年儿指了指箱子道:“姑娘的衣服可也收好了,郎君一定要带上姑娘。”
“好,都说好了。”
年儿遂安心下来,扑棱着漂亮的眼睛看着她刚给李瑕擦过汗的身躯,想了想,拉了拉他的手,低声道:“那今夜……让姑娘陪郎君好不好?”
像是很想把好东西分享给她家姑娘。
“她说的?”
“那倒不是。”
“那再给她时间想清楚吧。”
“嗯,可是,可是你力气那么大,年儿也……”
“也什么?”
“别闹啦,天都亮着,年儿要收拾行李,郎君去忙吧。对了,能不能再问一句,家里夫人和巧儿喜欢什么颜色的布?姑娘说想让人再去裁几匹。”
“白色,巧儿喜欢青蓝色的……”
一大早就是这般闲适的气氛。
李瑕穿过庭院,还能见到一口口箱子正被搬走,送往市泊司的船上。
事情很顺利。
走到前堂,隔着花圃,能听到刘金锁正在与人吹牛。
“哈哈,赶回汉中,我家柳娘还没生呢,明年再生一个……”
之后,有小厮赶过来。
“大帅,那位闻判官又登门了,这是拜帖。”
“说了,不见他。”
“可对方说,有极重要之事须与大帅谈,干系到大帅是否能继续镇蜀。”
李瑕眼中的笑意渐渐消逝,接过那拜帖,显得有些郑重。
“我到偏厅见他。”
“是。”
李瑕又问道:“家中有好茶吗?”
“大帅平素不喝茶的。”
“去附近买几两,要好茶。”
……
闻云孙坐在偏厅。
他穿着一身蓝色官服,因官还很小,比李瑕还小。
但这种事看官途,不看眼下。
闻云孙是状元郎,登科之后守孝了三年,相当于刚刚入仕,却已是京畿判官。
这一步,相当于走了江春入仕之后十年的路途,更不必与房言楷这般的官员相比。
李瑕却是武阶,因前两三年正是蒙古大举进犯之际,立下功劳升迁极快。但这功劳可称是数十年难得的际遇。
可以想见,往后几年不会再有蒙军大举进犯,更不会有蒙古大汗的首级让李瑕立功。
若一直是太平盛世,或等状元郎宰执天下了,李瑕还在眼前的位置上打转。
此时彼此见礼,闻云孙并不因官服而显得谦卑,看向李瑕的目光十分平静。
两人都还年轻,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
李瑕落座,开口道:“久仰闻状元之名……”
闻云孙倾耳听了一会,却没听到后半句。
他感到李瑕有些怪。
“我亦久闻李节帅之名,近年每有西南战事传来,尤其鱼台、汉中之战,实教人欣喜。如杜工部诗,漫卷诗书喜欲狂。”
“不敢当。”李瑕想了想,问道:“你我莫唤官名如何?”
他捧着茶杯,迟疑片刻,又道:“宋瑞兄。”
“也好。”闻云孙并不矫情,也不因李瑕之权柄而感到为难,坦然道:“我今日来,是为蒙古细作刺杀非瑜之事,此前也来过多次。”
“不算大事,刺杀不过小道,宋瑞兄不必理会。”
闻云孙没有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