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四次劝进很快就要来了。
第一次为读书人,第二次为百官,第三次为宗亲藩王。
这三类人,就是史书中的民心。
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聚集大量的财富,势力。
一旦失去了这三类人,王朝崩溃也就不远了。
比如清末。
科举制的废除,让满清在读书人的心中瞬间大絳,甚至由之前的忠心,快速的转变为憎恨。
具体的代表,就是当时的立宪派。
文武百官更不用说,当一次次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皇帝的尊严,和朝廷的威信,也在一步步地降低。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更是掀开了最后的遮羞布,地方离心离德,具体表现为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
国都被攻陷,南方却签订协议说中立,这能把人笑死。
清朝的宗亲不用说,在恭亲王失权后,宗亲势力彻底退出政治舞台,等到隆裕太后请宗亲捐钱给军队时,已然见识到了人心。
当时,朱谊汐也明白,这三类人虽然重要,但却不稳固。
说白了,就是自私自利,让他们舍家为国,还不如杀了他们。
可以拉拢,但不能倚为支柱。
而他真正的根基,还是军队。
军队强大且稳固,这三类人会比狗还要忠诚。
所以,在第四次之前,朱谊汐来到了军营。
亲兵营、火器营,外加收编的万余人的明军,约莫四万人。
这点兵马守城不够,但镇压南京却是绰绰有余。
有水师把控长江,哪里有外敌侵入?
至于蜀军,则分散出去,收复江南等地立功。
“万岁,万岁——”
一身铠甲,朱谊汐没带头盔,就把头发束起,骑在马上,抓住缰绳,一步步地巡视着属于自己的军队。
士兵们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从胸腔里迸发出难得的激情。
由于距离有点远,模样很难看清,但光是豫王这个称呼,就足以让他们大肆嚎叫。
朱谊汐很享受这样的场景:“这些人,才是民心。”
他呢喃着,这种真实感,是之前那种虚假的表演无法比拟的。
挥舞了下手臂,士兵们的声音越发的激昂起来。
他双目横扫着这些士兵。
高矮胖瘦样样都有,一个个抬着脸,满脸的激动。
人都有亲疏之别,对于军队自然别无二致。
亲兵营和火器营,是朱谊汐安身立命的根本,自然格外的重视。
比如,普通的兵卒月饷不过八百文,而亲兵营和火器营,则是一千文。
一样的损耗,兵员,都是优中挑优的补充,还未练兵结束,就挑选到了亲兵营。
而且,朱谊汐还很喜欢将亲兵营的兵马,安插入其他各营中。
一是为了安插眼线,保持控制。
二来,自然是为了扩充他的影响力。
“哗啦——”
突然,豫王翻身下马。
这吓了一旁的众人一跳,十三忙跑过去,紧张道:“殿下,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感觉距离民心太远了。”
“民心?”十三愣了。
“他们,就是民心。”
豫王指着眼前的兵卒们,一字一句的说道。
说着,他走近士兵们,看着他们或稚嫩,或成熟,或刀疤的脸庞,心中越发的翻腾起来。
“几岁了?”
来到一个满脸沧桑的大汉面前,看着他那一寸长的灰白胡子问道。
军中的纪律严格,对于胡须,毛发,都有五日一洗,必须齐整的要求。
所以那些长须的,就索性用刀割短整齐,省去了打理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