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发行货币——明元(3 / 4)

当然名义上是说,我大明泱泱华夏大国,天朝上国,不会和其他的小国争夺这些利益。

只是要收一些税务,不能每年都这么吃亏。

而朱启这边自然是说自己这边接了一个推行货币的任务,自己手头上印了很多的钞票也没处用。

他们如果愿意拿的话就拿去,以后每年到大明朝这边进行贸易的时候,都用这些货币就可以买东西了。

当然要拿走,这些货币必须要用金子来换。

他们简单的算了一下,用金子来换这些纸钞,再去换大明的商品,不仅没有价格贵出多少反而还低廉了一些。

再算上税务的减免,一来二去之下,这一次的贸易似乎也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

到明年,如果再这样弄的话,那么关税也不过就是一个摆样子的纸老虎而已。

至于说辽王朱启为什么要卖纸币,肯定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啊。

他们想一想心里也觉得好笑,这大明皇帝弄的关税本来是挺好的,奈何他底下有一个这样败家的儿子,人人都说辽王殿下如何英明,如今来看还是很贪财的嘛。

人哪,不可能没有任何弱点的,有弱点就好,贪财自己多送点钱给他,这层关系打好了以后肯定是有大有好处的。

大家心里面都是这样想的。

殊不知,他们觉得自己占便宜,觉得大明的王爷也不过如此的时候。

自己却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傻瓜了,而因为辽王殿下的主导,这一次他们来朝贡时候,带走的贸易商品,也都是用辽王新发布的纸钞购买的。

而这个纸钞也有一个正式的名称——明元。

而那些用明元购买了贸易品的外国使臣们,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关的那些关税部门,现在已经收到消息,以后在边关地区的老百姓想要过关的话,必须要用明元来支付。

还有就是外国人来做生意,也必须要用明元来做押金担保。

如果没有明元的话,那么是禁止和大明进行贸易的种种政策下来,总之就是一句话,一定要让明元打出自己的名气,让所有和大明做生意的国家都使用大明的纸钞。

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民间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规避这个规定的,不过朱启也不着急,只要时间够长,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接受纸钞的。

只要官府部门给足够的背书就可以了,而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等着纸钞,在别的国家盛行以后再看看效果了。

如果到时候效果不错的话,肯定要大范围的进行推广。

不过估摸着也不会等候太长的时间的,毕竟经济这种东西是见效最快的事情了。

而朱元璋那边自然也不着急,他对于朱启是无条件的信任。

既然已经将纸币发行的事情交给朱启处理,他自然就不会过多的去过问了。

而朱启所说的储备金也好,或者其他的外国使用货币,以及国家部门背书等等,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了。

而朱启准备纸钞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洪武十三年,趁着这些外国使臣从自己这边买走了大量的纸钞之后,朱启也开始尝试在大明国内进行推广了。

这个推广也不能直接粗暴的就进行,毕竟老百姓还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

以及了解纸币到底是什么玩意儿,这东西到底能不能用等等,这都需要大规模的宣传,以及官方给予背书。

比如说先赠送一批纸币,让大家拿着纸币,到自己这边可以兑换任何的商品等等,只要一来二去,老百姓信任了就可以了。

不过朱启本来想将这件事情交给大哥朱标来做的,自己回去辽阳城继续当自己的王爷,反正打仗这种事情有张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