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悲观(3 / 4)

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经济全球化反而成为了它们的桎梏,你觉得它们会怎么做?”

刘克莉哑然失笑道:“不能吧?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西方国家制定的,怎么可能反过来限制自己?”

傅松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曾写过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文章,发表在《外向经济》上……。”

刘克莉道:“这篇文章我拜读过,你在文章里说,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短期内对我们利大于弊,但长期来看,弊大于利。

不过,我感觉你好像一直收着,文章读起来有些意犹未尽,是不是因为顾虑什么?”

傅松笑道:“没想到你还看过那篇文章。”

刘克莉道:“我每次采访之前,都会提前做一些功课,比如把采访对象的各种资料找出来仔细研究一遍。”

傅松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拿经济全球化来说,我们和西方国家现在关系还过得去,那是因为双方各取所需,维持现状对双方都有利。

我们现在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层,说白了就是给西方国家打工,赚点辛苦钱。

但我们会仅仅满足于当个打工仔吗?

我们愿意继续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大飞机?

愿意用我们的血汗钱去进口汽车、电子产品?

肯定是不愿意的,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向着高端制造业、高科技领域进发,这样一来,必然会引发双方的矛盾甚至对立。”

刘克莉若有所思道:“你觉得会有这么一天吗?”

“会!”傅松斩钉截铁道,“而且不会太远,只要不发生大的不可抗拒因素,给我们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多二十年,我们必然要主动或被动地向高端产业发起冲击。

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行产业升级,只有死路一条,与其我们自己死,不如死的是别人。”

刘克莉苦笑道:“傅总,你不仅是个幽默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言辞犀利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傅松正色道:“可能你觉得我这是危言耸听,但事物的基本逻辑却不会说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这是美国的自留地和禁脔。

就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说,前些年美日半导体毛衣战,表面上导火索是日苯半导体产品低价倾销,但实际上却是美国对自己半导体产业落后于日苯这一事实的恐惧,以及反击。”

刘克莉点点头道:“当时我感觉这件事对咱们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后来我就此事找到了半导体专家俞忠钰,他的观点跟你一样,认为日美毛衣之战并非简单的毛衣之战,而是高科技产业之争。

他说,从日美半导体毛衣战上可以看出,美国以后只会对专业芯片设计更加重视。他还说我国半导体产业应该从‘赶超型’变为‘商品型’,不能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要走一条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之路。

那时候还是1987年,远望科技还没成立,离远望计算机正式发布还有5年时间。”

傅松道:“87年年初我辞职下海,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刘克莉附和道,“我从1984年开始做计算机方面的新闻报道,马上就十年了,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知道的越多,就越绝望。

傅总,说实话,当初我对俞忠钰的话相当不以为然,俞忠钰的想法很好,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没有市场啊!

一直以来,我对国内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是很悲观的,以当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我根本不相信咱们中国能做cpu和操作系统。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

因为整个80年代,直到1989年,国内全年pc整机装机量仅仅7.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