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统治版图,时间还得从元朝算起,由于那里地处偏僻自成一体,统治者便很聪明地利用了当地特殊的人文格局,委托藏密教派进行管理。
譬如妙宝法王头上这顶黑帽,就是当初明成祖皇帝与噶玛巴建立同盟的信物,类似于元朝皇帝与萨迦派(花教)建立的同盟,认可了噶玛噶举派(白教)的正统地位。
因此认可明庭就是证明自己,妙宝法王除非能得到清庭的再次加封,否则他们注定是斗不过新近崛起、得到蒙古主持的格鲁派(黄教)的。
自古藏地的政治格局与周边天竺、蒙古、中原、云贵息息相关,这也给了吴三桂挑拨战争的可乘之机。
早在明崇祯五年,因后金国的强势崛起,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各部纷纷西迁。其中信奉白教的一部,跟随首领却图可汗“移牧”青海,打败了鞑靼蒙古土默特部,占据了整个青海。之后却图可汗就打算共同铲除黄教,夺取雪区的黄教寺产,在那年冬,却图可汗派他的儿子带着大队人马进入后藏,黄教扎什伦布寺及及可危。
为挽救格鲁派势力,黄教两大活佛领袖商定,派人远赴漠西,邀请信奉黄教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可汗率兵来藏,以救黄教于不灭,但这一救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扶危济困变成长驱直入,先是击杀却图可汗,最终于明崇祯十四年,固始可汗率兵入藏,于第二年春打败原本藏巴可汗的军队,擒杀丹迥旺波,也结束了藏地属于的噶玛噶举派白教的时代,让妙宝法王一系就此失势,只能移居于康藏边区。
有此情势在前,吴三桂此时如果声称康藏造反起兵前往,可谓是一石三鸟之事。
首先,黄教不会对白教的领地有所姑息。那里就算打成白地一片也不见得有什么损失,毕竟谁也说不清楚信奉白教的却图可汗当年清算黄教,背后到底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其次清,庭不会下旨调解两边的争端。当年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各部纷纷西迁,就是因为与后金不睦,而且时至今日他们也没有上书臣服清庭,清庭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地号召“平息干戈”。
最后也重要的是,与康藏开战后戍边的功劳他吴三桂可以摘走,黑锅更有绝妙的人选可以背——譬如当代大理土知府木懿。
木懿这个人在吴三桂的眼中,属于绝对的脾气又臭又硬,脑子还狡猾无比。木懿明明怀有异心却迎风而倒,又在吴三桂入滇不肯交出权力,逼得老狐狸无从下口,只能先用盘外招软禁了他,企图令木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联系前不久吴三桂诬陷木懿私通吐蕃,割让丽江的照可、你那等地,趁酒宴将他押赴省城囚禁,显然就是这一系列招数的先行铺垫,随后的动作更会是水到渠成母庸置疑,真仗打起来,还能顺势将木懿砍了,彻底吞下丽江一地。
细思之后,江闻不得不再次感叹妙宝法王心思的单纯通透。
佛门“大天五事”之议,认为哪怕阿罗汉仍旧有“处非处疑”,也就是说即便证得了阿罗汉果之人,也会产生关于是非判断的疑惑。但妙宝法王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匆忙入局被人算计,竟还能在世俗惯用的鬼蜮伎俩面前,保持着如此中正冲和的态度,这点就着实令人赞叹。
“江某明白了,这次若能找到霜妹离开山谷,必定让法王讲经卷誊抄带走。”
江闻也是个真诚相待的人,只不过他属于久历江湖后的真诚,向来不惮于做个小人,在正人君子面前开条件的事情,也就做起来顺理成章了。
“多谢江流儿施主,小僧休息片刻已经无碍了,如今天色将晚,不如我们早些出发吧。”
此时品照终于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来到法王边上期期艾艾,妙宝法王听见江闻提的要求毫不在意,甚至因为得到承诺而欣喜,便以带伤之身主动提出了前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