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官爵限田(1 / 2)

三国:汉中祖 周府 236 字 2022-09-18

汉帝刘禅建兴八年,十二月,高平第一城。

弯月清冷,俯视着这座西北要塞,寒风呼啸,拍打着窗台,吹起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

与屋外寒风凌冽不同的是,屋内甚是温暖,数座火塘内燃起了篝火,熊熊火焰映红了整间屋子。

诸葛亮正在橘黄色的灯盏下,看着前些日送达的大汉陛下与侍中董允于汉水畔交谈的内容,时不时还提笔将要点写于巾帛上。

半响后,诸葛亮搁笔于案上,端起案上热腾腾的参茶,轻抿起来。一股微苦的茶水之味刺激着诸葛亮的口鼻。

诸葛亮有些舍不得地放下参茶,嘴里时不时回味着甘苦的参茶水。

此上党人参乃是杨仪受刘禅书信嘱托,广寻所得。

当时曹真病逝于军中,诸葛亮心中感觉到一阵隐隐的不安,恰逢杨仪献上人参,言有安神效果,便以入茶。

饮了多次之后,诸葛亮发现原本劳累的身体,不再那么疲倦。一来二去后,诸葛亮喜欢上了参茶,常随手携带。

只可惜此人参益州无产,中原唯有并州上党郡有产(注1),而且产的质量也是不高,最好的还是辽东人参。

诸葛亮探手将巾帛递给潘俊,说道:“承明(潘浚字),你且看看陛下与休昭谈论限田之言。”

潘浚抬头看了眼诸葛亮,搁笔于案,好奇地顺手拿过巾帛,端详起来。

诸葛亮则是十分悠闲地站起身子,敲了敲腰背,端着参茶在厅中溜达起来,时不时探头看着伏首于案牍之上的内府官吏。若看到不满意之处,伸出手指着案牍上的公务指正起来;看到赞许之处,拍着肩膀以示鼓励。

喝着喝着参茶没水,还走到火塘边上,拎过水壶,往茶盏内倾倒些许温水,将参片继续浸泡起来。接着回到自己座位上,拿过一封公文,又查看起来。

而此时潘浚也刚刚看完刘禅与董允二人的简要谈话,面露深思之色。

诸葛亮伏案提笔在公文上批上一个‘阅’字,余光瞥见潘浚,问道:“承明以为如何?”

潘浚站起身,指了指后厅,拱手说道:“上丞相,请入内谈之。”

诸葛亮明白潘浚的意思,田制与陛下所谈乃私密之事,不可为普通官吏可知。于是站起身子,顺手拿起热乎乎的参茶往后厅走。

潘浚与诸葛亮对案而坐,沉声说道:“浚不敢妄言,只是浚以为陛下之言,不无道理。前汉董仲舒上疏孝武皇帝,欲让天下限田,孝武皇帝知其重,却不知如何为之,只能以严法酷吏而治豪强,方可稍缓兼并之事。”

“但至孝哀皇帝时,既无雄才,也无伟略,对此无能为力,终失天下。故因效古制,以限私民占田。以此为国策,即我大汉终克天下,方有可能延绵千秋。”

潘浚此言基本将西汉对待限田态度展现而出,孝文帝因天下空虚,放任百姓占田,从而传到汉武帝时,豪强并立。当时董仲舒上疏言明此事,但董仲舒只提出限民之思,没有具体措施。

汉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同时汉武帝也是作为第一个面对豪强土地兼并问题的皇帝。由于历史上找不到相应的借鉴措施,只能以酷吏严打豪强,延缓土地兼并的情况。

而到汉哀帝时,师丹提出相对而言具有可行性的方略,但那时候的大汉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诸葛亮微微颔首,探手轻敲案几,问道:“不知承明以为师节侯(师丹)之策如何?”

闻言,潘浚皱眉思索,抚须说道:“若浚无记错的话,师节侯上奏言,关内侯、吏、民名田,皆勿过三十顷。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师丹的政策就是设置上限,关内侯、吏、民名田,皆不能超过三十顷,而奴仆的话,则是侯王二百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