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你二人怎么不说了?”
“杨仪,你白天的滔滔不绝去哪了?”
“魏延你剑呢?怎么不拔了!”
杨仪、魏延二人站在殿中,垂首不敢直视刘禅的目光,听着陛下的训戒。
“魏延,你真是好大的气魄,敢当众持剑威胁大汉上卿。”
刘禅站在阶上,冷冷地看着魏延,说道。
魏延偷瞄天子的脸色,低语说道:“臣一时气愤之下,才有如此举动,请陛下恕罪。”
“杨仪,你呢?”刘禅没有理会魏延,而是看向杨仪问道。
“臣亦有过错,请陛下恕罪。”杨仪抬头答道。
刘禅冷笑一声,说道:“既然你二人皆知过错,如此便好。”
说着,刘禅将案上的巾帛交给他们二人,淡淡说道:“若无异议,你二人就领命退下吧!”
魏延打开一看,脸色骤然大变,抬头看向天子,说道:“陛下,臣难领命。”
“请陛下三思啊!”杨仪失色说道。
刘禅冷冷地看着他们二人,说道:“让你二人转任安定王(三弟刘理)臣属为何不从?既有爵位,又有厚禄。可免受案牍之劳,征战之苦,何乐而不为?”
刘禅让魏延从凉州都督转任安定王中尉掌其军权,杨仪从内府长史转任安定王内史治国民。至于封地的话,则是没有,安定王刘理也一直是病秧子,身体不好。
这一个调任无疑是让杨仪、魏延二人养老,远离大汉的政治权利中心。
“莫非爵不高,禄不厚否?”
刘禅给杨仪加封都乡侯,再赏300户作为魏延的食邑。
魏延紧握着巾帛,着急说道:“并非如此,臣转任安定王中尉,大汉谁可接任凉州都督一职!”
刘禅站在阶上俯视魏延,嘲讽说道:“卿以为大汉就你可任凉州都督?”
“吴子远(吴懿)、吴元雄(吴班)、马德信(马忠)、王子均、邓士载皆可委以大事。”
说着,刘禅看向杨仪,说道:“长史一职,可由关安国,诸葛伯松、费文伟、张伯恭(张翼)担任,不知杨卿以为如何?”
杨仪看着巾帛上的诏令不禁失神,张了张嘴说道:“臣以为……”
“以为如何?”
“以为大汉缺你二人不可?”
杨仪红着眼睛,夹杂着鼻音,说道:“臣之心并非如此?”
“那是何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为国效力,不为名,便为利。你二人既得名利,可传爵于后人,今又有何犹豫之事?”刘禅追问道。
此言一出,魏延、杨仪两个人愣住了。
魏延眼神有些迷茫,他似乎已经忘记了,为国效力的目的。
当初跟随刘豫州,就是为寻一口饭吃;后面随着官职越高,想着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现在好似为了兴复汉室,也想自己更上一层楼。
陛下的封赏好似都有了,可自己总是差点什么……
魏延沉默许久后,跪地诚恳说道:“启禀陛下,臣若转任安定王中尉,无法为北伐而效力,将愧对陛下,亦无颜见先帝也。望陛下以臣卑鄙,恕臣今日之过!”
杨仪更简单,当时不喜欢逆魏荆州刺史傅群的管理,自感明珠蒙尘,趁着襄樊之战投奔关羽。如今在诸葛亮的管理下很舒服,感觉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最大。若转任安定王内史……
杨仪叩首说道:“启禀陛下,臣亦是如此。臣不愿为安定内史,愿为内府刀笔吏随军左右,尽微薄之力,以助大汉克复中原!”
刘禅盯了二人半响,见其言语诚恳,方才松口,语气放缓说道:“北伐之时,你二人处处争执,上丞相谅你二人为大才,可助大汉复兴,恨不得你二人交好相处,不忍废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