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龙跃虎卧(七)(2 / 3)

三国:汉中祖 周府 142 字 2022-09-29

孟琰看了眼沉默的众人,咬了咬牙,直言不讳地说道:“启禀上丞相,某感觉战事打得不痛快。司马懿不是躲就是避战,即便打也是跨河,感觉施展不开。而且前将军所部还撤师回汉中。”

诸葛亮轻笑一声,说道:“子讨所言不假,但却不知其背后司马懿之意。”

“司马懿计穷也!”

诸葛亮掷地有声地说道:“司马懿为何避战?无非兵力不敌我军,今日本以为能抵挡我军渡河进攻,却不料差点被我军占据渭水,不得已烧船以破竹桥。今又在渭水北岸修缮堑垒,畏战之心,尽显无疑。其不愿战,我等难以逼其与我等作战。”

说话间,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着说道:“话说如此。君等不见陈仓至五丈原一带已经尽入我大军囊中。只要待我军夺取陈仓,届时与车骑将军三万人汇合,得陇右之兵,关中之西尽入我军之手。何来子讨所言不痛快?因此我军于此处,目的便是牵制司马懿,使得司马懿不敢向西顾。”

孟琰面露羞愧,拱手致歉说道:“琰短见,请上丞相责罚。”

诸葛亮没有多说,只是澹澹地训戒说道:“夫兵者,谋略为先,不得已则斗,岂可为战而战。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至于子均撤军,乃是某所命,其有重任在身!”

众人神情微微放松,认为诸葛亮所言颇以为然。

诸葛亮安抚完人心,挥动羽扇示意众人退下。

待众人离帐后,诸葛亮看向潘浚,感慨说道:“将之器,其用有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善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子均谨慎至此,善于理乱,是乃十万人之将!”诸葛亮赞赏说道。

诸葛亮对王平这次撤军赞不绝口,丝毫没有因为王平擅自退兵而恼怒,因为他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退兵。进无可进,魏军将士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继续死撑无异于视将士性命而不顾。

更让诸葛亮看重的是其它两点,其一、则是王平已经看到了一旦他留在那,对大军日后形势发展不利。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给王平写信说,视情况决定,是西合大军,还是撤军汉中。因此王平能当机立断撤回甚是不错,到达可以委任一军的地步。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平在那种不容易撤退的情形下,能快速应变,用金蝉脱壳之策,使大军安然撤军,不损一兵一卒,粮草未失,进退有度,非一般将帅能为!

潘浚也是抚须点头,赞同诸葛亮评价王平的一番言语。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关中如今局势,司马懿退居渭北,逆魏援军陆续支援,车骑将军围困陈仓,战事难有进展,子均率军重归大军亦难助我等克关中。”

诸葛亮询问潘浚意见,说道。

“今吴主即将举兵攻伐荆州,逆魏荆州之卒南调,东二郡空虚,实乃可乘之机。子均又还汉中,不如令其率麾下万人将士,领安康督句扶东出,与邓伯苗、陈叔至进讨上庸、房陵二郡,以为应和。待关中新变,再令子均入关中以为后手。”

目前局势正如诸葛亮所言,关中局势还是比较焦灼,司马懿一直避战,王平在这难以发挥出他的作用,不如去攻占空虚的东二郡。等到黄权陈仓方面,或者诸葛亮方面战事有新的突破,将其调回关中也是可行。

孙权这次讨伐荆北,势必会让曹魏把东二郡士卒抽调到前线作战,东二郡空虚。如果东二郡守将认为在讨伐关中也需会稍许懈怠,认为大汉不会进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