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常向东反应过来,使了一个眼神与一旁的助手,当即掀开身后的篷帘。
“为什么没有生火?”
走进阴冷潮湿的帐篷,朱允熥微微皱眉,这可比他所想还要艰苦,作为主事人的常向东都没有升火取暖,那么其他帐篷内会是什么情况?
朱允熥可不认为,常向东这是在作秀给自己看,因为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回来,更重要的是常向东当清楚自己的价值。
人命不好对比,可现实就是一万个难民的生命都比不上常向东一个人。
“营地中的柴火,煤炭,就剩下烧水做饭的,若是用来取暖今夜都撑不过去!”常向东苦笑道。
“营地里的千户呢?”
灾民营地多老弱,砍柴什么重体力活不适合他们,正是考虑到这点,在方案中朱允熥提及到了千户所的用处。
一千多号青壮兵卒,怎么可能无法保障灾民营供暖问题?
“……”
一声长叹,常向东苦笑道,“之前是能满足的,但这不是朱允炆得胜归来?风雪盖地,道路难行,为了确保大军如期归来,各地都派遣了千户所清扫地面,灾民营这边千户所,七日之前就已经派遣出去了,昨天应该到位的,可任务期间冻伤了很多人!”
“为什么不和我汇报?”
朱允熥脸色变得格外阴郁。
这是什么?
这是草菅人命,这是不作为了。
人命关天的事,却为了捧一个臭脚,就将维持灾民营的劳动力给调动了。
大冬天的,吃饱有什么用,气温就足够杀人了。
后世寒流袭击美利坚,一场断电死了多少人,这还是窝在家中,有各种防寒衣物的情况下。
营地中的难民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最多就是一层薄薄的棉布,是最需要取暖的一批人,想让老弱病残靠自身去抗这严寒……
想到可能的画面,一股莫名的寒意顺着脊椎直冲脑海。
“大王,没用的!”
常向东苦笑道。
闻言,朱允熥一愣,紧接着苦笑起来,“是啊,没用的,自家的百姓都不在乎,防的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关键是没人将他们当人看啊……”
“你刚才准备出去,这是准备做什么?”
语气变得柔和。
人心如此,社会如此,人吃人的社会,想的太多也是白搭。
“昨夜调集了一些焦煤,大概就这个时候到!”常向东解释道。
“有多少?”
“七十多石,每个帐篷可以分一盆的话,大概可以坚持三四天,如果可以保障热水供应的话,当可以坚持下来,年关一过春天也就不远了,再扛扛也就可以过去!”常向东苦涩的说道。
“你先去做事吧,我一会打个下手,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南京不是琼州,朱允熥能调动的力量太少,有影响力也用不出来。
换做琼海发生这样的事情,哼哼……人都给屠了,不然难道留着过年吗?
可惜,在南京就算现在去入宫找朱元璋帮助,一切都晚了。
只能希望焦煤到了,一切能如常向东料想的那样进行。
而要改变这人吃人的情况,除了深入的社会革命,朱允熥再难想出别的办法。
清末至建国的一百五十余年,无数的大事小事,皆已经用人命证明,想要完成对社会的变革,决策者心中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印度,南亚次大陆大国,二十一世纪之后出现的各类滑稽场面,更是证明了社会改革不彻底的后果。
甭管是穿越还是梦醒,能带着后世记忆降临这个时代,无不注定了一点,那就是朱允熥要做的准备还有太多,琼海国要做努力还有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