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赵王宫城墙下,十名游侠儿赫然站立。
除了那个迟来的“鲁句践”外,明月已经把其余诸人的名字一一问清楚了,还详细地问了他们的籍贯,在邯郸可还有家人。
“我家住东门丙闾,家有父母伯舅。”
“我家住西楼东巷,母亲已故,老父和幼弟尚在。”
“我乃东武城人,来邯郸游历。”
他们高矮不一,表情各异,稀稀拉拉没什么秩序,相同处则是都穿着粗陋的褐布短衣,基本都是单身汉,而且年纪都是二十多,最小的反倒是鲁句践,别看他一脸络腮胡,其实小伙子才十九……
但不管多么贫穷,他们腰间都挂着剑。
那把剑,就是这群游侠儿的立身依仗。
让旁边的黑衣将十人姓名籍贯住所都记下来后,明月抱拳,向他们长拜作揖。
“赵国游侠之名,赵光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机会结交,今日能得到十位壮士来投效,实在是我的幸事!”
好话谁都爱听,鲁句践等游侠不由挺直了腰杆,自矜自傲起来。
明月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笑道:“说起侠士,我虽然无知,却也知道,两百多年前的春秋,就有许多布衣之侠。鲁国大学者孔子的弟子当中,就有一个名叫子路的,他喜欢剑,好勇力,坦言自己‘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想来二三子也认同这句话吧?”
“那是自然!”
众游侠抢着回答,车马轻裘,愿意和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穿坏了也不可惜。这种有福同享的风气,在游侠儿的圈子里很流行,能不能成为他们的首领,很大程度上要看是不是能跟朋友掏心掏肺,一碗饭分两半吃。
“可惜啊,子路却没有好下场……”
明月却叹息一声:“子路后来在卫国做家臣,卫国发生动乱,身为孔悝邑宰的子路在外,闻知此事急速赶回,在濮阳城门口遇到正准备出城的子羔,子羔劝子路不要白白送死,子路却表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一定要去维护自己的主君。进城之后,在与叛军的搏斗中,他被乱箭击中,冠带也被斩断了,但子路还坚持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扎好带子,而同时叛军的戈矛已经击中了他,将他剁为肉泥……”
说完子路的事迹后,游侠儿们不由动容,有的人知道这个故事,有的人不知道,如今听长安君详细说来,真是入耳惊心。
“子路为了不违背对自己主君委质效忠的诺言,慷慨捐生,虽死而冠不免,敢问诸位,他可称得上一个侠字?”
长安君如此问,十人均颔首道:“子路当然是侠!”
“好!”
明月又道:“我还知道另一个人的事迹,他叫北郭骚,是齐国临淄一个靠结渔网、捆蒲苇、编织草鞋以糊口的穷苦士人,曾经向齐国的相邦晏子求粟米以奉养其母,晏子赐他金帛和粮食,他拒绝了金钱而接受了粮食。”
“后来,晏子被齐景公怀疑,驱逐出国,北郭骚听说这件事后,就召来他的布衣朋友们,说‘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
“于是北郭骚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捧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齐国宫殿面前,长拜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覆灭,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国君,以表明晏子是受冤屈的。’于是他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捧着盛了头的竹匣托付给了宫门官吏,而后又表示北郭子能为国而死,那他们也要为他而死,于是又纷纷退而自刎,以此感动齐君。”
听子路的事迹时,游侠儿们还只是心有所触,可听了北郭骚的故事,他们已是人人怒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