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杭州罗木营闹饷兵变(3 / 6)

按洪武元年规定,60里或80里设置一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驿站的密度其实远低于这个水平,即便是永乐年间的辽东都司,偌大的疆土之上,也只有三十处驿站。

在国初,其实驿站还有递运所、急递铺,驿站主要是驿、递、铺三种职能,但在隆庆初年,递运所、急递铺大规模裁撤,即便是没有裁撤,也名存实亡了,因为实在是过于昂贵了。

比如急递铺,是十里一铺,曰:必十里一铺,以均其势;必昼夜不息,以急其务。上下公移,无远弗届,其事若细,而所系匪轻也。

急递铺一个铺需要铺兵十人,每兵给银工食七两,过于昂贵的价格,让大明朝廷入不敷出,只能裁撤。

而现在,大明要将承兑汇兑业务,铺到全国所有百万之众的城池,就是为了能够先让驿站活下去。

大明皇帝以外室为切入口的反腐抓贪开始了,这次看似是肃贪,但其实也是肃反,因为要对地下钱庄进行全面打击,防止白银外流,皇帝的圣旨随着驰道上的驿卒马蹄声传递四方,百万丁口之上的城池都要进行全面排查。

大明百万之众的城池,在上一次丁口普查中已经确定为三十二城,而这三十二城里最重要的阵地其实就五个,五大市舶司所在的密州、松江府、宁波、漳州、广州。

大明五大市舶司里有一个市舶司,地位最为尴尬,那就是宁波市舶司,因为朱纨、张经、李天宠等抗倭名臣,在浙江打了胜仗还要死的历史包袱,大明皇帝、朝廷对宁波市舶司充满了忌惮,带来的后果就是各种政策都不会在宁波推行。

到现在宁波市舶司的会同馆驿承兑汇兑,都是在松江府会同馆代办。

宁波市舶司更多的是维持现状,这也导致了宁波市舶司双屿港的水文条件不差,可是其发展规模和程度,甚至比不上密州的胶州湾。

朝廷不给政策也就罢了,关键是浙江地面自己也不争气。

嘉靖年间为了平倭,总督胡宗宪在杭州大量募兵,倭患渐止之后,总计4.5万浙兵被编为了九个营驻扎在了浙江各地,其中有两个营负责守卫杭州城,其余七个营分驻各地。

随着倭患渐止,这九营,现在主要用来防汛,每年三月出巡,每年九月汛期逐渐结束回营。

每月给银饷九钱,算上出巡抗汛银,每年给银12两,这是一笔极大的负担,但浙江富硕,能够承担得起。

大明自万历三年起开始铸钱万历通宝、轧印银币,在大明其他地方,一枚万历通宝通常能换两到三个旧钱,因为万历通宝是真正的五铢钱,厚实的同时,十分的精美,但在浙江这个地方,万历通宝不能通行。

不仅仅是在宁波市舶司,万历通宝买不到任何的货物,在整个浙江,都买不到。

万历通宝明明是良币,但在浙江地面愣是什么都买不到。

“情况有点不妙。”身处杭州府衙的浙江巡抚都御史吴善言,看着手中的塘报,面色极为凝重,他面色难堪的对着师爷问道:“你说,会不会兵变啊。”

“这…谁说的上来。”师爷也是一脸忐忑的说道,说不上来,就是有可能,但凡是少拿点,都不会兵变。

浙江营兵4.5万人,共计九个营,在万历七年起,开始发新钱,但新钱买不到任何东西,军兵们怨声载道,这种怨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这股怨气终于要爆发了。

浙江巡抚吴善言,已经感受到了不妙,出巡抗汛的营兵回营了,这长达六个月的出巡抗汛,回到营地后,种种迹象表明,这股怨气要被点燃了。

“不好了,抚台,抚台!罗木营啸营了!”一个门房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惊恐无比的指着门外说道:“罗木营营兵五千人,已经到了永昌门!正在奔着府衙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