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十五年前,三十七岁的老熊头带着他的妻儿离开武昌府城江夏,辗转千里来到了永州府的零陵县珠山定居。
老熊头之所以会去到珠山定居,是因他的妻子蒋氏便是珠山人士,但他原本只是来此探望他的岳父岳母,谁曾想来到珠山以后他的妻子便因病卧床,且病情一直反复无法下床,于是他便只得定居于珠山照顾妻子,结果这一照顾就是十三年,即两年前。
结果在两年前,老熊头一家又遭了疫病,他的妻子、儿媳、小儿子、孙女等五人皆一命呜呼,只留得他与大儿子及年仅四岁的孙儿,且他们爷仨也因那场疫病之后而变得骨瘦如柴。
当王秀荷听老熊头说完了他的经历以后,好奇地问道,既然老人家您曾跟随熊老大人二十一年,想来您应当颇为熟悉军务,且您又在唐老夫子所编练的后备营当中做过伙夫,不知您认为这后备营的一千将士如何?
王秀荷当时之所以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是因她一直想不明白唐世勋为何如此重视后备营,而此疑问又无人为她解惑,是以才会好奇地问老熊头。
老熊头也没想到王秀荷会提出此问,他捻须思索片刻后答道:‘如若该营再多上几个兵种,假以时日当不输戚家军!’
继续阅读
王秀荷闻言顿时一愣,不输戚家军?这等评价无疑让她心头震惊。
而她也品味出老熊头的言外之意,于是她试探地笑问,如此说来,老人家您也深谙练兵之道?不知若是由您来练兵会如何?
老熊头矜持地笑答,他可算不得深谙练兵之道,只不过跟在熊老大人身边二十一年,且熊老大人两度任辽东经略,与建奴之间的大小战事不知凡几,他自然也在熊老大人身旁学到了皮毛。
但他也从未亲自练过兵,直到他在后备营看到那一千将士的‘新奇’训练之法,他再结合自己曾经在辽东的所见所闻,还真有了些练兵的新想法,如若能够将之禀报于唐老夫子,想来会对他老人家的练兵颇有些益助。
王秀荷顿时便明白了老熊头的心思,这老头儿是想请她牵线搭桥,以得到一个与唐老夫子面谈的机会。
若是唐世勋当时在零陵县,王秀荷自然会将老熊头举荐给唐世勋,但唐世勋已率北上三营去往祁阳县,而她自不可能告诉老熊头在门滩军营内养病的唐老夫子是假冒的。
再者说,王秀荷当时都已打理军债事务所两个月有余,她见多了牛皮吹得震天响的名流商贾们,虽然她相信老熊头该是曾追随在熊延弼老大人的左右,但这老头儿究竟有无真本事还需再看看不是?
而后王秀荷笑道,如若老熊头真有大能耐,她自然会将他举荐给唐老夫子,但她这人向来务实,若她没看到老熊头做出些成效又岂敢贸然举荐?
因此她提出由老熊头私下练些士兵,银子不是问题。
王秀荷此提议既是想看老熊头有无练兵的真本事,也想看看他会否狮子大开口。
谁知老熊头伸出一根手指傲然笑道,王夫人只需给他一千两银子,一个月,他就能给王夫人练出一支一千人的新兵!
“才一千两银子?”唐世勋听到这鹰目中满是诧异之色:“千两银子一个月练新兵千人?”
“可不是嘛!”王秀荷那如水的眸子里划过一抹捉狭之色:“要不怎说公子您险些错失良将呢?”
她慢悠悠地续道,当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熊头,在她看来即便老熊头的话有些托大,但只以一千两银子来做这么个‘试验’有甚打紧?
于是她便命她的随从与老熊头单线联系,由老熊头与其子回到珠山去秘密训练新兵。
之后王秀荷自然是着重处理零陵情报网的清理与重建,对于老熊头那边私下练兵之事也只是听她的随从隔上几日前来汇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