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瑜并未在本源镇久待,很多事情他已经与韦小叶商议过了。这次他来,主要是走个过场,省着韦老头等人挑理。 以两人在自家的地位,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韦小叶自不必说,整个韦家都是在她的庇佑下越来越好。谁手里有银子,谁说话声音就大,谁说的话就有道理。 比如搬去京城的提议,本是韦小枫开的头,“要不我们全家都搬去京城。一来娘家人在京好过礼。二来妹夫有御赐庄田,总需要人打理……” 韦老头却是听得瞪眼,“庄田是瑾瑜和小叶的,关你什么事?就你当年懒成那个样子,你会种什么田?” 韦小枫被他怼的又窝火又尴尬,“那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自然过得提不起精气神来。小叶后来叫我去卖曲辕犁,兼管铁器工坊,我不都干得好好的吗?” 韦小叶见韦老头还要说他,便笑着打断了,“大哥说的倒也没错。他是不喜欢种田为生,逼他也是无法。不过,自有佃户务农,爹也不要勉强大哥种地嘛。” “我知道您老不喜城中拘束,这庄田是在京郊,又不是在城里,其实就算搬去京城,照比河湾村也是相差不多呢。” “而且,瑾瑜名下除了庄田,还有百户食邑的名额,不如带些亲友搬迁过去。毕竟是天子脚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家的儿孙以后说不定更能出息些。” 韦老头听得连连点头,沉吟半晌后终于答应下来,“嗯,还是小叶想的周到。这样,我跟你二叔一家说说,让他们也去。” “村里还有些老户,跟咱家关系近,早些年也没少照顾韦家。若是他们愿意,也带携带携,省着人家说咱老韦头,不懂知恩图报。” 韦小叶对这些自然无可无不可,也就点头答应下来。 韦小枫在旁却是听得直咧嘴,好家伙,他说的话老头子张口就呵斥,妹妹说的话,老头子就答应得痛快! 韦老头得了韦小叶的应承,在年前四处走动,与平日相处较好的七户人家商议后,他们也折卖田产、院子,打算年后搬迁到京郊,开始新的生活。 这些人家韦小叶倒也不陌生,之前在村里种西瓜、养小龙虾、盖房子时,他们也是来帮过忙的。 韦二叔那边更是没半点犹豫,韦小杉、韦小纤兄妹回家时就说了这事。韦小叶要嫁到京城去,也会在京郊建个工业园,他们兄妹也跟着去。 这可不同在府城,要是相互间想念了,雇辆马车两日就能相见。南楚府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坐马车都要行十余日。 既然儿女们离家太远,韦二叔、韦二婶也不愿守在老家了。 韦二叔这边,也有五户人家要求跟着搬迁。算上他们老哥俩,总共十四户人家。 然而,还有一户人家,竟然也登门来求,却让韦小叶有些措手不及。 竟然是吴里正一家! 韦小叶属实是没想到。 不过,吴里正说了些缘由后,韦小叶才了解到他的不易。 吴里正是个“村官”,手下掌管着三个村子。 本朝行乡里制度,四户为邻,五邻为保,推举最富的一户为保长;百户为里,取纳税最多的保长为里正;五里为乡,设有乡老。 这百户人家的田赋,由四名保长,协助吴里正负责征收。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州、府、县的田赋都是固定的,那么下面乡里的田赋也是固定数额。 若是超额完成,吴里正甚至可以截留一部分备用。可相应的,若是旱涝灾年,田赋收不足额,吴里正要自己掏腰包补齐! 吴家族亲有二十余户,分散在河湾村以及其他两个小村中。族中田地有八百余亩,本来实力远超普通百姓。 可这些年连降天灾,吴里正不仅没粮食可以截留,还包赔了不少出去。这就导致吴家的日子过得艰难,族人也是怨声载道。 他这
第386章 吴里正举家依附(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