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当某个穴位受阻,气血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就像道路堵塞,交通就会瘫痪一样。”年轻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重点。
午后,阳光温暖而柔和,姜稚便带着他们来到家中的药房。药房里,一格格的药柜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琳琅满目,香气扑鼻。姜稚逐一介绍着这些药材的名称、功效、性味归经以及炮制方法。她拿起一味黄芪,说道:“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但不同的病症,使用黄芪的方法和剂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大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说着,她又拿起旁边的当归,“当归,被称为‘妇科圣药’,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在许多妇科方剂中都有它的身影。”
在讲解的过程中,姜稚还亲自示范药材的炮制过程。她熟练地拿起一把切刀,将一块生地黄切成薄片,边切边说:“地黄经过炮制后,功效会发生变化。生地黄清热凉血,而经过蒸制后的熟地黄则重在滋阴补血。炮制的火候、时间、辅料的运用,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药材的疗效。”年轻人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有的还不时提出问题,姜稚都一一耐心解答。
除了理论学习和药房实践,姜稚还特别注重临床实习。她带着年轻人来到自己义诊的诊所,让他们近距离接触患者,观察各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学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有一次,一位面色苍白、咳嗽不止的老人前来就诊。姜稚让年轻人先为老人进行诊断,他们有的把脉,有的查看舌苔,有的询问病史,忙得不亦乐乎。诊断结束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风寒咳嗽,有的觉得是肺气虚弱。姜稚微笑着听完,然后亲自为老人把脉、看舌象,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最后,她说道:“老人的病症看似是咳嗽,实则是脾胃虚寒,导致痰湿内生,上犯于肺。治疗应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说着,她开出了一副药方,并向年轻人详细解释了用药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精妙之处,也明白了临床经验的重要性。他们纷纷感慨,原来同样的病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病因病机,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情况,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们在姜稚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医学知识,更培养了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
苏瑶,那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女孩,在学习过程中格外刻苦。她每天最早来到书房诵读,最晚离开药房钻研药材。在一次义诊中,遇到一位因贫困无力支付医药费的重病患者,苏瑶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患者购买药材,并在后续的治疗中,一直悉心照料,直至患者康复。她的善良和担当,让姜稚深感欣慰,也赢得了其他年轻人的尊重。
还有一位名叫林宇的男孩,出身医学世家,他在医学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但在临床实践初期,总是有些胆小谨慎,不敢轻易下诊断。姜稚察觉到他的问题后,多次鼓励他放手去做,同时在一旁给予他指导和支持。渐渐地,林宇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诊断和治疗上越来越自信,展现出了出色的医术天赋。
看着这些年轻人一天天成长,姜稚心中满是成就感。她仿佛看到了未来医学界的希望之星,正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沈卿尘在家族企业中也面临着传承的重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日益多元化,他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将企业推向更高的巅峰。培养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传承家族的商业智慧和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沈卿尘首先从企业内部选拔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员工,他们有的在市场营销方面独具慧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