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说,这种现实的冲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秦军的强大实力。
蛮夷之人向来敬畏强者而非心怀仁德,阿托维夫等人在见识过秦军的强大后,对加入秦军并没有丝毫抵触情绪。相反,他们认为跟随强者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耀和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阿托维夫和其他蛮兵纷纷投身于秦军的怀抱,共同追求更伟大的目标。
与此同时,在希腊半岛爆发的战争为顿河都督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其中,希腊人拥有最多的技能,大量的希腊工匠和农民加速了顿河都督府的建设进程。
在印度作战过的牛群对这些蛮兵非常满意,与印度奴兵相比,他们要强得多,最重要的是没有那么肮脏。
在他看来,这些蛮兵只需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汉字和汉语,然后熟悉秦军的军法,就完全可以作为仆从军使用,给予他们新汉人的身份也是可行的。
然而,王高并没有在印度待过,所以对此并不了解,只是听说而已。这些蛮夷和他以前所率领的蛮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如何管理蛮夷,秦国的五军都督府最有发言权,因为这正是他们专门负责的工作。
继续阅读
从最早的羌人开始,经过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总结,再到后来的西域各族、乌孙、匈奴、月氏、大夏、康居等等等等,王高等人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来应对不同族群。他们渐渐摸透了其中的规律,并掌握了一些共性特点。因此,对于如何去驯化和管理这些民族,他们早已轻车熟路。
不过,想要让他们完全融入秦国,彻底接受秦国的语言文化价值观,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但这仅仅是个开端而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化,还需要十到二十年的努力。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机会与秦国接触的蛮族,王高曾与黄皓、拓拔朴朴三人交流过。他们一致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十二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身上。因为这些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正处于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通过对他们的培养,可以迅速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秦国的社会环境。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这些孩子们将会长大成人。而当他们成长起来之后,秦国的统治才能够真正地稳固下来。届时,这些孩子可以担任基层官员或教师等职务,推动蛮族的汉化进程。这样一来,蛮族的汉化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牛群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自己隶属于中央军,大战结束后将回归中央。按照秦国目前的计划,可能会在泰西封周边的大城市选择一个地方作为驻地,以稳定局势。这样一来,未来战争将会减少许多。
而与他们对峙的安息军队也没有闲着。米特里达梯二世裁汰下来的许多士兵都被调到了他们那里。虽然这些士兵大多是老弱,但经过挑选仍然能够勉强使用,至少可以填补防线。
大汉西域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