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朝堂争论(1 / 2)

奴为将 舍得胭脂 1247 字 5天前

贺昭被送回府邸好生歇息。段泓先是命人去寻找那些本次出使昂国的臣子的尸身,接着让墨玺去选几样礼物,请岳疏桐拿上这些礼物,代他去探望那些没能回来的臣子的家眷。

他则会拟一道旨,安抚那些臣子的家眷,给予照拂和封赏。

岳疏桐听命行事,带着心无,去到了那些臣子的家中。

此次出使昂国的使团中,不少是段泓一手提拔上来的,走科举入仕的年轻官员。本想借着这个时机,让他们多多历练,不曾想,竟殒命边陲。

这些人,除了贺昭,其余人年纪尚轻,正是上有老父老母,下有稚子的年纪,家中几乎单指望着一人在朝为官的俸禄过活,其中有人还是刚刚在祁安城站住了脚,才将家人接来。如今顶梁柱没了,家中的日子便艰难了。

整整一天,岳疏桐都是在那些家眷们的痛哭声中度过的。看着那般惨痛的景象,岳疏桐也闻之落泪,暗暗发誓,一定要昂国血债血偿。

翌日,上朝时,段泓告知了群臣使团所遭遇的事。

“昂国包庇我朝奸佞,屠戮使团,此举无异于同我朝宣战。昨日,朕同镇国侯商议此事,镇国侯的意思是,唯有开战这一条路。众卿以为如何?”段泓道。

朝中百官一片沉寂。

“朕本就是有意要与众卿商议此事,若还有良策,只管道来。”

终于,于定乾站了出来。

“陛下,昂国视我大周臣子性命如草芥,分明是不将我大周放在眼里。此等奇耻大辱,非开战所不能平。臣认为,应当开战。”

“臣附议。”有几位大臣附和道。

“陛下,臣不这么认为。”工部尚书凌秋池道。

“卿有何高见?”段泓问道。

“陛下,我大周与昂国的仇怨,由来已久,所进行的大小战役不下数十次,可皆以我大周落败而收场。这其中,劳民伤财,边陲无数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如今战况有所缓和,臣听闻,邻近边陲的几个州,已有流民返回原籍,若是此时再兴兵戈,只怕又要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还请陛下三思。”

“臣以为,凌大人说得有理。若兵戈再起,断然不能轻易收场,望陛下三思。”亦有人附和凌秋池的话。

段泓沉思片刻,看向了一旁的辅国大将军。

“卿以为如何?”

辅国大将军虎躯一震,显然是不曾意料到段泓会突然问他。

“臣……臣以为……”他磕磕巴巴道。

“卿但说无妨。”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开战……”

“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会觉得此时不宜开战?”段泓仍旧很有耐心。

“陛下恕罪,方才凌大人已经说了,从前对昂国的几次战役,皆以我大周落败而收场。此次若是同昂国开战,臣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

段泓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他对朝中的一部分人,很是失望。

岳疏桐一直冷眼瞧着满朝朱紫,对于有些食君之禄却不能担君之事的人,她实在是瞧不起。

“凌大人和将军只怕忘了,我大周对昂国的作战,并非都是以落败收场。”岳疏桐朗声道。

“这……岳侯此话何意?”凌秋池问道。

“难道诸位都忘了,几年前,朝中有一员猛将,曾率兵收复了失地,打了一场大胜仗。”

岳疏桐话音落下,文武百官像是想起了什么,齐刷刷地看向了殿上的一个人。

谷铭。

谷铭面不改色,如一棵苍松一般,立在那里。

“陛下,臣以为,从前的落败,绝不是我大周逊色于昂国,而是因为军中无能之辈横行,真正的将才不能一展身手。臣相信,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