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捧场。”
手艺再好,吃习惯了也像寻常的饭食一样,只有蓉宝,在外面吃到个什么东西都要跟三伯母比较一番,好不好吃都要跑到她面前说一顿。
“三嫂,那我就先回去了,明日一早再过来。”时辰不早,要是动身晚了,到家都时候天都黑了,杨氏上车前突然想起一事,“娘明日也会过来帮忙。”
吴氏这几年都很少进城,虽然家里有车,但来回一趟要两个多时辰,路又颠簸实在坐不住。
但儿子开铺子又格外不同,她就是帮不上什么忙,多看两眼也欢喜。
家里有赵老大赵老二守着,赵大郎几个小辈都过去,赵老头也被吴氏拉着换了身好衣裳,“我如今身子还动得,就想去看两眼,你也多走走,免得以后连儿子家都认不出来。”
赵老头皱着眉,“这么多人去干嘛?挤在门口客咋上门。”
“这县里这么大个地方就装不下咱们啦?头天开张,人越多越热闹,日后生意就红火,等会再去铺子里买两挂炮仗。”吴氏劝着他,“老头子,一块去吧,上回咱俩进城还是几年前。”
赵老头别扭不已,“大郎他们过去帮忙,我过去能干啥啊?”
“咱们去街上看看,我扯几块好布给大郎几个做几双鞋子,多填些棉,暖和。”
赵老头听老妻这样说,就没有再推拒,去家里寻了块布把烟杆重新擦了一遍。
“吴婶子,你们啥时候进城啊?”还没看见林二婶的人,她的声音就越来越近的传过来,“我家那头犟驴能带人摔沟里去,想坐你家大郎的车一道走。”
三斤训了几天倒也能拉车,就是喜欢撒着蹄子跑,去了一趟镇上差点把车厢都给颠掉了,林二婶觉得自己这把老骨头可消受不了,还是坐牛车好一点。
“都是给我家老三捧场,应该叫大郎去请你才对。”吴氏跟她寒暄了几句,就互相拉着手一道上车。
赵老四起的晚,做事又喜欢拖,赵大郎赶着牛车到村口时,赵老四还蹲在院门口洗漱。
“这懒驴磨子,”赵老头板起了脸,“吃屎都赶不上热乎。”
赵老四当做听不见,但动作还是加快不少,桌上是干饼子配白粥,他也来不及吃,嘴里叼一个就去后院牵驴。
赵氏发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