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爹,这是我们家的下人吗?”
“对,我们家的,不是你的,家里的碗还是你刷,还有家里的果树,你得多浇点水,别渴死了。”
蓉宝都没想到这一点,但也轮不到她想,因为赵老四已经把路堵死了。
杨氏看了父女俩一眼,随后目光收回来,“既换了主家,这名字自然也得变。”
她沉思片刻,“改为玉簪、云水、晴山,日后跟着我学女红,每月例钱六百文。”
三人齐声道:“多谢夫人赐名。”
老背头的名字不动,现在负责伺候家里的果树,等明年就去山上种花,例钱三百文。还有两个上了年纪的汉子,一个叫江财,一个叫丁二,都是地里的老把头,会种桑养蚕,暂时去伺候菜地,也是三百文。
剩下的大福和她婆娘的名字也不变,男的以后可以帮忙往县里送东西,女的就养小鸡,收拾家里。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又得多买很多粮食,还不好安排,想到这里,杨氏瞪了赵老四一眼。
后者心虚的低下头。
蓉宝嘉宝也不敢乱说话,直觉告诉她们,娘的心情现在很不好。
杨氏带众人下去安排房间,顺便喊上了慧姐,教她一些事。
家里除去灶房柴房总共六间,现在只有两间空房,好在赵老三家里还有房间。
“买来的家仆,年纪小的一定要改名,因为你以后要用她,这代表重视和喜爱。但老背头这些上了年纪的,就不用再改名字,老人念旧,舍不得丢根。”
杨氏推开门,从家里找出几身旧衣服,“管家,不仅要靠威信,还得靠钱,做错事了该罚的罚,但把事办妥了,该有的赏钱也少不得。他们虽然是下人,但也不能随便作践,谁都是爹娘养的……”
慧姐好像听懂了又好像听的不是很懂,“四婶,这些人以后都在我们家里吗?”
杨氏摇头,“家里太小了,有三个小姑娘我会带去镇上。等你四叔买了地,到时就在山脚下建几栋房子,老背头三人去照看,剩下的一对夫妻只能留在家里,有时跑跑腿,买东西都可以用的上。”
她停下脚步,眼睛比天上的月亮还亮,“其实我想买个小丫头跟在你身边,只要五郎中了秀才举人,你将来的亲事也差不了,身边有个合用的丫鬟,在婆家也不至于形影相吊。”
慧姐的脸上爬上一层薄红,“我还久着呢,大姐都还没嫁。”
杨氏笑道:“晴姐儿心里比你有成算的多了。”
赵氏发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