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冲压造币(2 / 5)

且隋 玄武季 2971 字 3个月前

术出现了。

冲压技术产生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给骑兵部队锻造整片式铠甲。

像胸甲和背甲,类似明光铠。

当看到结实轻便的胸铠甲,阿布提议是否可以在上面压印上胸徽。

比如,汉字或图案什么的,以彰显自己军队的精神和属性。

申徒石和一帮做模范的工匠,研究了一个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大家选了一个日月图案,做为粟末地武装铠甲的徽章。

既简单又特别,寓意也深远。

因为正赶上自己的孩子们快出生了,阿布就想着,是不是也学学人家前世的贵族世家们,做些纪念币什么的。

于是又给申徒石提出,能不能利用冲压技术,制造金、银、铜币?

打制明光铠一类的工件,是一种粗活。

但冲压徽记,就比较难了。

冲压铜币,那更是难上加难!

冲压铜币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只要有足够可控的压力,有足够坚硬的冲具,就可以制作出来。

早期的冲压技术,就是一个母冲头座,一个公冲头,再加一把大铁锤就行了。

现在,在华夏北部大地上,就有好多萨栅、拜占庭、突厥等国的粗冲金银币。

然而,实际机器制币的操作,哪有那么简单?

首先,你得要冶炼软硬适度、成分合适的铜合金板材。

其次,你得要有稳定先进的冲压设备和动力来源。

第三,你得能做出造币的冲模。

第四,你还得懂一点钝化技术。

第五,你还得有能力保证品质稳定。

继续阅读

第六,你得有供应充足的铜、锡、铅原料。

第七,你还得有能力把这些铜币流通出去,不亏钱。

……

这些,在这个时代,除了粟末地,天底下可真没有其他个人或组织,有能力如此满足条件去完成成品。

大隋早期的五铢钱,大都制作精好,锈蚀较轻,全是铸范制作。

但数量,有点不足。

现在如果要再做大隋的开皇五铢,那要先得根据它合金含量的配方,炼出相似的铜合金原料来。

只是,这个的确难不住此时的粟末人!

文帝时期的五铢,因为铜的成分较大,铜币泛青,还不算后来的真正白钱。

五铢白钱,铜含量严重下降!

而文帝五铢的金属比例,铜含量稳定在七成以上,铅含量在两成,锡含量在一成。

要炼成这个比例的铜合金,高句丽、粟末地,都没有一点难度。

这些地区,铜的冶炼技术可不要说太高!

当然,这都得归功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从中原不断流入的技术和人才。

中原连续的动乱,促进了人才和技术的外流!

其实,这时期限制所有具有造币能力者的主要因素,反而是铜原料本身。

铜这种东西,在中原地区,在汉朝以前并不缺。

而在隋朝以前,铜币大都也是可以私铸的!

只要你能搞到珍贵的铜锭,还能拿到标准的铸范,并且官家和老百姓都认可使用,那就行了!

但是,从汉朝开始,铜已经成为帝国的绝对稀缺资源。

以至于到后来,连铁钱这种东西都开始出现了。

到了大隋,情况又变了,也让筑造私钱行为变得有点困难。

文帝不仅不允许金银进行流通,还强制要求天下人,必须使用符合官方铸造标准的五铢钱。

当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私铸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