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并不想将自己的部队无限扩大。
总是想着,如何打磨出出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一支精兵。
作为阿布的铁杆粉丝,也是最看重的未来之星,阿布将这个重担交给了苏有方和裴行俨。
这两人虽然年轻,但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
并且,阿布通过历史的透镜已经知道,他们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将星!
最难得的,是他们不仅拥有军事天赋和才华,而且其忠诚度都是杠杠的。
此外,寄予厚望的,还有守孝的麦梦才、正在从头开始的程知节、以及刚刚进入粟末地就被迷住的长孙无忌……
当然,还有粟末地的自家子弟,如胡图鲁、安土契克、阿库度琦、阿古达哥等。
至于当年文帝时期的流亡军士中,还有周孝安、何黄虎、王萧安、张必成、李成阳等。
文职系统,就不用再一一数说了。
阿布有这样的设想,那之前对于所有骨干人员的调派、组成、制衡,需要耗费他大量的精力。
军队,是一个无数特殊能力人员的大集合。
当大量的武力、体力、性格强悍的人员,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就不能再像管理普通老百姓那样去处理了。
钢的纪律,水的关怀,情的网络,金的理想!
因此,粟末地的军人,提倡的是综合素质。
这,才是粟末地强军的关键。
当第一期学员军官,接受完军校最为严格的学习、训练、培养,阿布总算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以后,源源不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军官,自己的部队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标准化,正规化,职业化。
只要军队的基层建设做的扎实,就不担心部队会变质、变坏、垮掉。
即使残酷的战争,将部队减员得厉害,但只要骨干力量幸存下来一些,这支部队就有重建的希望!
大业十年春,有近三百五十五名经受过两年学校系统学习的军官,进入到重影、搜影、灰影的最小基层单位。
大部分都担任了小队长,有的担任了中队长的副官,有几个直接进入到大队参谋部门。
程知节本来要被派到第一军第一大队任参谋,但是他提出申请,最后经过阿布特批,最后成为了第一军第一大队第一小队队长,领六十人,分六个小分队,管六个小队长。
像他这样,分派时提出申请,直接到一线带兵的指挥学员兵,竟然有三十多人。
对比来看,其实粟末地发展最快的属于水军,严格的说,应该是远洋军和内河军。
天津第一远洋海军,变更为第一内河军,少将师长为刘子威。
刘子威在这个时代不出名。
他是原来粟末地商船队的一个大头目,对大隋内陆的河流航道、水文特别熟悉,具有常年的行船经验。
他有一个儿子,后来会相当出名。
刘仁轨!
就是那个在白江口,将倭奴国水陆大军,打得吐血星散的一代名将。
不过,现在这孩子才十二岁,正在粟末地的中学里读书学习。
原本的历史上,他这时候正跟着父亲,在大隋的动乱中,颠沛流离,过着凄惨的生活。
冲绳第二远洋海军,变更为第一远洋军,少将师长还是阿科泰弟。
不过,旗下已经分裂出两支远洋支队。
一支常驻冲绳;一支已经游弋在崖州岛得广阔蓝海。
周孝安担任水军总司令,统管远洋军和内河军。
长史,是来自霫族的都伦西库,这是大屋作的特意安排。
这老头提出的条件是,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