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印象与抱团取暖(1 / 1)

深圳印象与抱团取暖

我对深圳的印象源自于大学同桌与老公定居深圳,她中国石油大学英语语言学研究生,一毕业去了深圳,和中国科技大研究生也是高中同学结婚,定居,后来有了俩儿子。我们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她们买第一套,一样的钱,他们买的六七十平,我们是138平。后来的许多年,我们吐槽两地房地产,她说同事十年过去了依然买不起深圳的房子……

2016年我读商学院,飞株洲见企业家导师遇见一财务高管,我们当年搬新家,计划投资孩子学区房,他说媳妇深圳买了三套房,第二套靠近香港,方便俩孩子香港上学,老婆很有眼光,暴增,市值一个亿……他经常各地开会学习,比我大不了几岁,却非常沉稳和开放的心态……

那时候我就在想,南北方是不是经济与文化差异有点大,在投资理财认知上不在一个维度,株洲阀门总裁李朝红老师给我们展示海绵城市等,同行的是各大国企高管,大家问题犀利而朴实,李老师做足了工作,很优雅自信给我们讲他们五年十年公司规划,让我近距离感受与见识到什么是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家精神……

许多时候,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跳出圈子比融入圈子更加重要!

这几年,我和老高家庭资产配置比较全面,希望全面加强家庭与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我们都知道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加上小叔BJ做人工智能一直在前沿,所以我进修管理学与经济学时候很焦虑,总感觉找不到出路,虽然现在也很好,但是五年十年规划很迷茫,尤其有了孩子,孩子未来发展与就业前景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子的成长与人文环境?都时常困扰我。

政府或国企的同学与学长们总说佩服我在学术与事业上的追逐,虽然他们喊我付班,亲切叫我参加一些政企交流学习活动。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互相认可互为调侃,但更多是忘年交与亦师亦友一样的指点,他们会帮纠偏与完善想法,也会提醒我注意家庭与学业、事业的平衡,关于怎么走,用怎样的节奏,如何优化自己与公司发展,我们也互为借鉴、教学相长。

这几年,青岛学深圳学上海,也带给我们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学以致用,从知道到做到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因地制宜和与时共进……

我有几个很不错的群,一个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是秦教授师生群,一个邻居吃货群,一个是海大企业家俱乐部群,一个是青岛国际贸易公司小群,几个同学学长约饭群……这些年受益良多。

感谢所有陪伴成长!

左手抱娃右手天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