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往年间,在福州城,有一家名为“吉祥”的屠宰店。店主是一对夫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谓是相当出彩!
不过,他们家的出彩,却与屠宰这项营生并无太多直接关联。
先说这当家的男子吧,其身材高大威猛、魁梧壮实,满脸横肉堆积,恰似一尊怒目金刚。远远瞧去,便令人心生惧意,只觉此人乃是个凶神恶煞之辈,轻易不敢靠近半分。而他的妻子呢,个头亦是不矮,做起活儿来更是雷厉风行、风风火火。
若是当家男人外出未归,家中那些诸如猪、羊等各类肉食,这位女子亦能独自一人处理得妥妥当当,其技艺娴熟程度丝毫不逊于自家丈夫。
可令人倍感诧异的是,如此看似粗犷豪放的夫妻俩,所育之子竟全然不同。这孩子身形瘦弱,显得文文弱弱,仿若弱柳扶风一般。其面容更是清秀俊美,眉眼如画,恰似那画中的仙人儿下凡。
不仅如此,就连性情也是温文尔雅、斯斯文文,举手投足之间皆透着一股书卷气,仿佛一阵微风拂过便能将他轻轻吹倒在地。
熟悉的街坊邻居们偶尔碰面时,总爱拿夫妻俩开玩笑:“你们瞧瞧,这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亲生的呀!一点儿都没遗传到你们俩的优良基因呢!”
听到这话,夫妻俩往往只是无奈地笑笑,可心里头难免还是有点儿不是滋味儿。
街坊们说得倒也不假,这孩子的性子温温和和、斯斯文文的,再看看那副瘦高的身板儿,仿佛风一吹就能倒似的。这样的模样,想要在屠宰行里闯出一番天地,确实让人觉得希望渺茫啊。
其实,夫妻俩一直都对孩子疼爱有加,从来没有在吃穿用度上亏待过他。
小时候,这孩子的身子骨还算结实,可不知怎的,随着年龄渐长,竟然越长越瘦弱,活脱脱就是一根细长的豆芽菜。
每次看到孩子那单薄的身影,夫妻俩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忧虑:这孩子到底能不能吃得下屠宰行这份辛苦活儿的苦呢?
而眼瞅着周围人家同年龄段的孩子,一个个都已经能够熟练地帮家里打下手,甚至独自宰杀处理一头牲畜都不在话下。
可自己家的这个小子呢,整天就只知道在市井街头跟一帮年纪相仿的少年们瞎胡闹。
有好几次,夫妻俩想叫他回来练练手,多唠叨了几句,这孩子便脚底抹油一般溜得无影无踪了。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对于这对夫妻而言,他们家祖传的屠宰手艺可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呐!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到了他们这儿自然也是要继续传承下去的。不然,还能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呢?总不能说改行就改行,去做些别的完全陌生的营生吧?
回想当年,儿子尚年幼之时,对家中的屠宰之事不曾插手帮忙,倒也情有可原,毕竟那时年纪太小,懵懂无知嘛。
然而如今,儿子已然十五六岁,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按常理来说,这个年纪应当开始学着父母的样子,掌握屠宰的技艺,或者至少出去当个学徒,学点其他有用的技能也好啊。
可偏偏这孩子,既不愿意跟随父母学习屠宰的本事,又不肯出去当学徒学新东西。如此一来,夫妻俩整日里忧心忡忡,焦虑万分。
再瞧瞧别人家的孩子,有些与自家儿子年龄相仿的,不仅早早地定好了亲事,而且已经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帮忙操持家业了。
夫妻俩想着,要不也给自家小子找一门亲事,或许这样就能让他收收心,安定下来好好过日子。只可惜呀,即便他们有此想法,儿子却是一点儿都不上心,根本不愿靠近这件事情。
其实,夫妻俩并非没有尝试跟儿子推心置腹地交谈过。甚至,他们连祖辈传授给自己的那些人生经验和道理都搬出来讲给儿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