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 他们的避风港(2 / 3)

我不是袁术 御炎 2809 字 17天前

被清退的会员重新加入组织,这是袁树给一心会设下的会规之一,不可更改,这也是一心会的纪律越发严明、组织度越发完善的原因之一。

有这些后悔的快要死掉的人做对比,才能更好的给现在的会员们以重大警醒。

这也是一心会成立至今纪律越发文明的缘由。

由于袁树对于一心会的治理始终严格、不妥协,才更能凸显一心会管理下的良庄与外部的不同。

他们守规矩,讲道理,照章办事,一丝不苟,说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说给多少补助就给多少补助,守规矩的样子让本地佃户和外地流民们目瞪口呆。

这些人从来不知道人世间居然还有那么讲规矩的“官老爷”,也不知道原来守规矩是可以吃饱穿暖的,更不知道原来全天下只有一套规矩,其他的规矩都是假的。

他们在良庄里可以获得优质农具,可以获得耕牛的助力,可以得到一心会会员的帮助,不会被打骂、强征、抓走。很多流民直到幸运的进入了良庄之后,才终于吃了一顿饱饭,穿上了像样的衣服,用上了不会用几下子就碎掉的农具。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良庄,重新回到那个恐怖的现实世界里。

良庄就像是他们的安全屋,正如一心会是会员们的心灵避风港一样。

也正是因为观察到了这个现象,袁树才意识到自己所走的路在这个时代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种杀伤力,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一旦运用在了一个集体之中,并且切实有效的执行下去……

威力是真的很大很大啊。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底气,袁树对于之后的抢班夺权计划也多了更多的信心。

他相信完全依靠利益集合起来的宦官势力不会是他的对手,无论他们能够调动多少雒阳驻军,最后获得胜利的必然是他,也只能是他。

更何况袁氏这边也没有少在军队层面下苦功。

袁隗成为三公之后,袁氏声威更甚,朝堂上下很多官员都想要进一步与袁氏打好关系,袁氏俨然成为了这个恐怖时代里最值得选择和投效的避风港。

越是一些和宦官走得比较近的人,就越是急切地向袁氏靠拢。

或者潜意识之中,他们也认为宦官不可靠,随时随地都有失去权势乃至于失去性命的可能。

袁氏才可靠。

羽林中郎将张威和虎贲中郎将陈跋几乎每个月都会去袁隗的府上拜见一次,参加一次宴会。

袁赦为代表的宦官鸽派一个月至少和袁隗欢宴三次。

甚至曹节和王甫都主动给袁隗赠送过礼物,维持了表面的和气。

杨赐主动拜访过袁逢三次,袁逢晾了他两次,最后一次才接见了杨赐,假模假样的和杨赐话家常、谈笑风生,恍惚间还真的一笑泯恩仇了。

就连袁树也被雒阳城里的太学博士们、中低级官吏们求见,虽然没有明说要投效,但是讨好之意溢于言表,搞得程立和贾诩都有点紧张,担心自己作为袁树心腹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另外,执金吾这个职位,被袁逢安排族弟袁惃担当,这支武装人马算是掌握在手里了,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至少掌控了雒阳武库,关键时刻,或许能发挥重要作用。

北军五校层面,袁树继续与董宣维持良好关系,并且通过董宣与屯骑校尉、长水校尉两人认识,在一起欢宴过两三次,算是混了个脸熟。

这两人似乎也知道董宣是怎么进入中央军体系的,所以对袁树的巴结讨好之意也相当明显。

袁氏计划的进展顺利的让袁树觉得有点不可置信。

但越是如此,反而让袁树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袁氏就是那么强啊。

六代家业传到现在,四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