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思痛到达日本不久,华东政府便发动了“爪哇护侨行动”,在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次为了海外的华胞出头,而且还迫使荷兰政府认错赔款,这一点对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犹为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也连带着夏思痛的声望大涨,在革命者中的说话份量也要强多了。有不少革命团体都主动邀请夏思痛去会谈。
于是夏思痛也借这个势头,在日本的革命者中大力的宣传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且积极的邀请革命团体到青岛去访问考察。
到是有些革命团体接受了邀请,愿意去青岛访问,不过夏思痛希望能够邀请到兴中会,最好是孙中山能够亲自去青岛和华东政府会谈。因为通过几个月的交流,夏思痛对孙中山的见解主张、行事作风、以及对革命的积极热情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尽管这个时候,孙中山还没有完成旧时空里著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但也明确提出自已的主张,一是以武装形式推翻清廷;二是建立现代制度的共和国,而这两点和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他的革命者基本还停留在推翻清廷的层面上,但对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毫无概念,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能够成为革命者中的领导者,也决不只是有“伦敦蒙难”的经历。
而且孙中山长年生活在海外,由其是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较长,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在和夏思痛的交流中,把什么民主、自由、法制、三权分立等等概念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也是其他革命者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些概念夏思痛在华东政府也听到过一些,于是他认为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希望能够促成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合作,共同商讨中国革命的大计。
孙中山到也有意去青岛访问,见一见海外华人,协商双方合作的事宜。不过在1903年底,孙中山决定去檀香山,原来这些年来孙中山都在日本发展,而兴中会的创办地檀香山却被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会所攻陷,不少原来兴中会的成员都改弦易辙,加入了维新会。看着自己的革命发源地后院失火,孙中山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赶回去救火,因此访问青岛之行只能延后了。
而进入1904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华兴会、光复会的重要成员先后都来到日本。
华兴会的创始人黄兴原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组织200余名日本留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想开赴东北,但被清廷强令解散。因此黄兴对清廷彻底失望,主张武力推翻清廷。同年7月,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并筹划1904年在长沙发动起义,但事情败露,于是黄兴、宋教仁等人逃到日本,寻找志同道合者。
而光复会则是一个以江浙一带的地方势力组成的革命团体,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知识分子、商人、工匠,少数开明地主士绅、地方帮会等,而且政治主张也较为激进,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光复会成立之后,也是到日本去寻找可以联合的伙伴。
其实在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前,不少成员都互有,也和兴中会有来往,有一些人甚致有双重的身份,这也是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后,都到日本来的主要原因。
和夏思痛交结以后,他们都对华东政府很感兴趣,由华兴会、光复会都是在国内成立的革命团体,对国内的情况当然更熟悉一些,自然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华东政府的事情,只是华东政府在表面上还是臣服于清廷,而且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虽然也在上海有自己的地盘,但主要是以发展经贸为主,一边不和政治势力有来往,仅仅只是和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