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往常这些可以获取大批物资的渠道,都断掉了。
而八旗人丁的需求却不减反增,而且需要赏赐和供养的入旗人口,也越来越多。
那些包衣奴才们也就罢了,在多尔衮眼中,都是贱民,饿死一些也不打紧。
但是八旗在册在籍却又不事生产的旗丁,可是八旗之根本,要是他们都饿肚子了,那大清国可就危险了。
此外还有蒙古诸部落的王公大臣们,以及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他们都是靠着大清国丰厚的赏赐维系的。
比如蒙古各部落,他们主要进贡马匹,换取大清国赏给的粮食布匹药材食盐等物资。
再比如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他们主要是进贡毛皮、东珠,也包括海东青,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
一旦大清国没有足够的物资赏赐给他们,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也许两年三年,他们这些部落首领们所谓的忠诚就会出现问题。
崇德七年正月的大朝会,蒙古各部落和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前来朝贡,不仅没有见到黄台吉本人,而且也没有拿到足够的赏赐,就已经引发诸多猜疑和议论了。
而这也正是多尔衮野心膨胀并且获得许多人支持的根本原因之一。
他可不想自己继位以后,类似的情况继续下去。
所以,议和,停战,互市,是多尔衮继位后不得不做出的一个抉择。
道理很浅显,而其他八旗王公大臣们也都不是傻子,当他们知道这只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后,也就没什么好反对的了。
于是,次日一早,多尔衮正式发布上谕,以内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为正使,内秘书院学士觉罗伊图、内国史院学士纽黑为副使,命他们拣选六部满汉理事官等员,尽快前往广宁城,然后在两红旗王大臣配合下,尝试与南朝蓟辽督师府接洽议和事宜,并递交议和国书。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没忘了杨振大军所在的东线战场。
七月初五日上午,就在希福奉旨带着一堆精选的满汉官员出发前往广宁城之后,多尔衮又在盛京皇宫的崇政殿内,先后召见了新晋的诚郡王硕托和宗室出身的正黄旗大臣拜尹图。
随后,多尔衮再次发布上谕,以正黄旗大臣拜尹图为正使、诚郡王硕托为副使,快马前往耀州城方向,与杨振方面接洽,商议全面停战事宜。
这其中,新鲜出炉炙手可热的诚郡王硕托,自然也担负着向杨振通报大清国已经换了主子这个事实的重任。
大明新命记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