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田守新只想了一下,就有一个名字跳出了脑海。
“奴婢听说礼部下辖司务厅徐光启擅长火器,此人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等多个方面都有涉猎。”
朱由检听着熟悉的名字,一连串的头衔,愣了愣神,他还真不知道自己身边的大臣之中还藏着这么一位能臣干将。
能让他熟悉,只能是曾经在厚实的课本上学过,而能够列入课本的人名,那都是青史留名的人。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徐启光在崇祯年间还担任过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是一等一的良臣。
“立刻找人去选他觐见。”
圣贤遗弃乡野已经很让人悲痛了,窝在朝堂这个大染缸里,那还能做成事,好在现在此人的官职还小,用起来也方便。
田守新立刻领旨,吩咐去请人。
“对了,客气一些,只说请,可不要辱骂,那是朕要大用的人才。”
朱由检补充了一句,就怕一些太监理解的不够清晰,坏了大事,所以每一次,他都说的很详细。
毕竟汉语真的博大精深,语气的不同,就能把同一句话,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他现在是皇帝,说话就更要谨慎。
田守新叫住刚要出去请人的小太监,自己亲自出马。
能被皇上记住,并且亲自再三交代,要多谨慎都不是问题,当然这也是交好外臣的一个好机会,多亏了一直跟在皇上身边的王承恩今天没在。
再次回到了御书房之后,就开始寻找关于火器的书籍。
而《永乐大典》就被排在了第一位。
毕竟这套书,记录了整个大明的方方面面,找他总没有错。
其中一本《军器图说》引起了他的注意,对于繁体字和竖着读的方式,有了原主的记忆,不是很别扭。
很快就大概翻看了几页,对于上面的记载,无不新奇。
他还以为燧发枪是在后面那个朝代从国外传过来的,没想到在明朝的中期已经有了,看上面的图解,似乎还很先进的样子。
而且他想要在火铳上自作聪明的建议安装刺刀,可人家也早已有了成品兵器。
不但有字,还有图。
一幅喷火灼烧的梨花枪图案,并附带了说明: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与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
可惜翻到后面,才发现只剩了半部书籍记录,而另外半部,却因为失火而惨遭不幸。
这让朱由检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有人,为了某些不可说的政治交易,而存心毁坏的。
不过只有这些已经让他很满意了,若不是等一会还要接见大臣,自己都想要小酌几杯酒,痛快的放肆一会。
毕竟大明的希望,他已经拿到手中了。
不大一会,田守新就在外面通传,徐光启已到。
徐光启此时正值壮年,三十一二岁岁左右,在朝堂之上还属于年轻后进。
“臣,徐光启叩见皇上。”
朱由检越瞧此人越是欢喜,都说不以貌取人,可一个人要是很有本事,在加上相貌堂堂,总是能够让人得到双倍的愉悦。
“光启,快快请起。”
说着就上前一把扶起,徐光启一脸激动的嘴唇颤抖着,说不出来话。
朱由检还是小看了皇权对于读书人产生的效应。
别看他还是个小年轻,十几岁在外面对上三十多岁的人,那都是要先行行礼的,可座到了皇帝宝座上。
整个事情就倒了个个。
“咱们君臣也是第一次相见,我听田守新说你精通火器,咱们大明正好缺这样的人才,不知你愿不愿意放下礼部的职务,前去安民厂做事?”
用人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