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明睿毕竟官小位卑,说话没有分量。
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也不敢在放弃宗庙陵寝这样敏感的事情上独断专行。
他迫切需要内阁六部有影响的大臣出来力排众议。
但是阁部大臣中又有谁独具胆识敢冒后人非议的风险,提出南迁呢?
几番商议后,崇祯基本上明确了南迁。
但崇祯不愿担负起这个“逃跑”的罪名,希望手下重臣能主动提出南迁,他先否定,重臣再请求,他最终“迫不得已”同意,以此撇开丢掉大明首都的责任。
当年留学生未回,瓦剌进攻,于少保站出来保卫京师,说有言南迁者,斩。
崇祯自然不希望自己这个当皇帝的提出来。
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陈演身上。
朱由检找来陈演,满怀希望地道:
“此事要先生担一担。”
陈演虽然贪财好色,喜欢排除异己,贻误战机,拉帮结派,就是不干正事,可也是个聪明人。
因为不聪明的人也干不了他在私底下做的事,还能被皇帝信任。
他当然看穿了皇帝的心思。
如果自己公然提议迁都,今后一旦秋后算账,追究放弃首都的责任,自己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
更为重要的是,陈演对皇帝的脾气再熟悉不过了。
崇祯每次遇到大事,都要强硬地追查到底,从一二品大员到八九品小官,都是打包严惩。
陈演在心中叹息,在皇帝面前,他每说一句话都要思前想后,稍微说错一句话,能吓得后嵴梁湿透。
在大明江山和自家声誉面前,陈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首辅周延儒更是一言不发。
阁臣们彻底让崇祯失望了,没有人愿意干这种事。
毕竟臣子都认为:皇帝不地道啊!
为皇帝办事,不仅名声没了,连命都得搭上。
这种责任,谁担当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