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五年,五月。
“臣韩州都督杜预,奉诏觐见!”
从辽东被招回长安述职的杜预,在侍从的引导下,趋步入内,行至殿中,瞄了眼跪坐榻上的大汉天子,提袍屈膝,行跪拜之礼。
“免礼!”刘禅微微抬手,说道:“既非朝议,亦非议政,仅你我翁婿二人,不必如此拘束。”
“臣伐三韩不利,有负陛下托付之恩。”杜预叩首致歉,说道。
刘禅见杜预如此态度,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卿不过因粮绝撤军,而非惨败,无需如此。朕今招卿入朝,不过是为垂问其中难处而已。”
“坐!”
“诺!”
杜预见刘禅态度谦和,悬着心这才放下。
自杜预升任韩州都督,负责征伐三韩之事,其过程及结果并不如人意。韩州花费了二年的时间,不仅消化完高句丽内迁的百姓,也从中挑选精壮从军。杜预见时机成熟,在征得刘禅同意后,出兵二万人出讨三韩。
在进军的早期上,战事进展顺利。杜预率军兵过提溪,在金川水山地区域时,遭遇马韩军士的严守,杜预使用声东击西之策,从上游渡河,顺河破敌。
虽成功破敌,大汉也兵向今日的首尔,但大汉却在汉江北部的山区,一头撞上了马韩修筑的山城堡垒。大汉不得不重新陷入攻坚战当中,加上马韩说服辰韩、弁韩发兵,联合对汉。
杜预不得不停下进军的脚步,寻找破敌的机会。三韩凭借地利优势从朝鲜西北部的东貊地区出兵,派出部队袭扰带方、乐浪二郡,破坏杜预的粮道。
杜预率领的汉军深陷朝鲜山区之中长达月余,见粮草日渐不支,方才撤军回国。伐韩失败后,杜预上疏谢罪,请求降职。
朝廷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当初对大汉伐韩不同意的大臣再次站了出来,表示大汉正在休养生息,又要发动对鲜卑战事,应当放弃伐韩战略。同时劝谏刘禅不应滥用武力,在中原并未治理好的情况下,贪恋国外之土。
即便是夏侯玄、关兴这批当初支持伐韩战事的大臣也是沉默下来,私底下建议刘禅看能否推迟伐韩并土的战略。
唯有陈袛、廖立、霍弋继续支持大汉实行伐韩。
在此之下,刘禅并未作出回复,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对伐韩之事过于乐观了,思索几日后,刘禅选择召回杜预,让他入长安述职。他需要通过与杜预面对面的详聊,方能确定伐韩战略是否推迟。
这也是刘禅的一贯做事的风格,任何人的决策都是在他仅限的知识内作出的。当下战略实施出现了偏差,他需要更新信息,以支撑他做出新的决策。
待杜预落座后,刘禅放下手中关于北伐鲜卑的战报,问道:“卿在北疆当有数年之久,亦是了解三韩局势,不知是否需要推迟伐韩并土之略?”
“如实回答即可!”
杜预沉吟少许,坚定语气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伐韩并土之略当可实施。臣初伐马韩,被其等东夷所败,乃是不得其策。今臣苦思之后,已有所得,若能伐韩,必能功成。”
杜预偷瞄了眼天子,见其脸色没有变化,继续说道:“此次伐韩失利,原因有三。其一,我大汉乐浪、带方二郡位于西端平原之地,但对于东疆山地并无掌握,多为东貊、三韩人所居。我大汉……”
听着杜预的自我检讨,刘禅也大概明白了此次为何会失败的了。
首先大汉虽拥有朝鲜北部地区,既占据今天朝鲜的平壤市、平安南北二道等地,但实际上大汉仅掌握了北朝鲜西部的平原地区,对于朝鲜的东部山区如咸镜南、北二道并没有掌握,也缺乏控制力。
杜预率军沿海边的平缓地带进军,直取南朝鲜的首尔所在的汉江平原。而在进入汉江平原时,被北部的山区(今韩国高阳市)所阻不得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