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对东部山区缺乏控制力,三韩人正面坚守山城,侧面袭击杜预的粮道。在粮尽之下,杜预这才撤军。
至于为什么马韩不缺粮草也很简单,其身后便是富裕的汉江平原,大量的粮草能从汉江平原送到前方的战线。
实际上杜预这次失败与日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中的高句丽如出一辙,百济、新罗之所以能撑那么久,与高句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是凭借了汉江流域的富庶与北部山区的地势有关。
过了好一会儿,刘禅开口问道:“卿有策可破敌,不知其方略如何?”
杜预从袖中取出奏疏奉上,说道:“启禀陛下,臣深思之后,以为我大汉可行疲师扰民之策。三韩虽国小兵寡,但有地利不可轻视,一战实难下之,不如以久战待之。”
“我大汉据水海之险,拥韩辽、青徐之众,非三韩可以敌之。我军不如简约精锐,化众为小,分出奇兵,或乘船渡海,或骑卒入寇,乘虚迭出,袭扰三韩,救其南则击北,救其北则击其南,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
“而我大汉于韩州垦田,积蓄草谷,不及二年,待其师疲粮绝,决成败于一役。届时败其敌,长驱直入,平定三韩,设立郡县,可为我大汉之土。”
刘禅看着奏疏上杜预进谏的方略,满意地点了点头。
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杜预吸取上次教训后,直接就发现了三韩的弱点,把他们的优势变成他们的劣势。
三韩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他们也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在西部的沿海上,被丘陵分割开,不仅大汉调动不便,连三韩自己也是调度不便。
杜预从中下手,派遣骑兵小队从韩州入寇,抄掠三韩乡间;又让青徐出兵,当海盗劫掠沿海城市。
不过其也考虑到从青、徐二州跨海出兵三韩的危险性以及战事的统一性,而是建议他们在带方郡设立港口,从朝鲜北部出发,沿着海岸线劫掠三韩。
至于三韩想反击,基本是不可能成功。首先三韩缺乏造船技术,无法掌握制海权,海路不用说。想走陆路入寇带方,将会遇上杜预布置的鄣塞,以及精锐的汉军骑卒。
压下奏疏,刘禅问道:“观卿表疏,朕心方才放下。卿以为我大汉若灭三韩,又需多久可将三韩化为我大汉国土。”
杜预沉吟少许,说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若让臣言之,臣以为需在平原之上设郡县,山地、丘陵缓图为上。先任良吏教化平原之民,使其富庶,又劝民出山,或其间设县。我大汉若苦心经营,一、二十年之后,三韩归心我大汉治下;百年之后,三韩上下可尽为我大汉之地。”
朝鲜半岛的精华在于西部沿海平原地带,大汉平定三韩要掌握富庶的河流平原,依托平原设立郡县,收取赋税。大汉在平原站稳脚跟,带去先进的文明,那些跑到山区的百姓也会渐渐出山,并在一代一代人的影响下彻底成为大汉子民。
刘禅认真地听取着,示意侍从为杜预上茶,说道:“卿有此思甚是不易,朕不求卿为大汉教化三韩百姓。待三韩平定后,其治理教化,朕当择贤才而教之。”
“诺!”杜预接过茶盏,恭敬答道:“臣当竭尽忠心而为之。”
顿了顿,杜预说道:“陛下,朕居韩州以来,窃韩州远离中原,其幽州往韩州之通道有三,其卢龙道、柳城道位于燕山之中,山深路远,道路难行。滨海道虽短,但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唯冬春可行,我大汉欲深治韩州,还需从沟通水路之道,方可大治。”
滨海道就是日后的榆关道,山海关所在的位置。东汉时期已有此道,但是通行的时间很尴尬,只能在冬天结冰时通行。常年通行,且又短的道路也就卢龙道。
“卿以为如何?”刘禅问道。
“臣可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