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以考察诸侯政绩,明定赏罚。先定五刑以示警戒,又用流放代替肉刑,以示宽大。
便在虞舜受禅执政之时,天下水患愈盛,有增无减。
舜新即大位,欲建功德以收民心,乃请四岳、众臣计议,征求意见,命荐善治水患者。众臣商议一番,统一意见,乃推荐一人,请大臣伯益上奏。
伯益:崇伯鲧治水,九年不成。其子名禹,又曰文命,字密,德行能力,皆高于其父。又且谦逊有礼,做事认真,生活简朴,可担此治水大任。
虞舜:鲧盗天帝息壤获罪,故此流放羽山死之。其子何来?
伯益:鲧子名禹,母籍汶山广柔,生於石纽。因崇伯鲧长年在外治水,其妻修己独处九年,不得怀孕。忽一日,修己行于河畔,以望夫归,在沙滩上看到一块石子,五彩斑斓,甚是好看。于是捡而吞吃入腹,便即得妊,其后生禹。
虞舜:原来却是石头投胎,倒也有些来历,想必身具神通。石头五行属土,善能克水,便用此人去治水患可也。
于是议决,帝舜命人将禹征至都城蒲阪,委以治水重任,封为夏后。又许其大功告成之日,便可建都立国,登位称王。
继续阅读
夏禹见帝舜如此信用,欣然领命,奉旨出京。
回至家中,夏禹立即告别母亲,前往河津上任。
帝舜闻说夏禹行动迅速,心中大慰,又派伯益、后稷两位贤臣,前往助之。
大禹带领伯益、后稷及其部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中原大地,大河上下,开始究治水患。因左拿准绳,右持规矩,丈量山川,规划治水方略。遂吸取父亲只用堵截治水教训,发明疏导治水新策,疏通水道,导其顺利东流入海。
每当一处水利工程开始,夏禹都与民工一起劳动,吃睡皆在工地,亲自挖山掘石,披星戴月苦干。走遍中国大地,三过家门而不敢入。
大禹到安徽涂山,将指挥所建在农家,与房东之女涂山氏女认识,相亲相爱,继而成亲。夏禹成亲第四日就与妻告别,涂山氏女便于此三日中受孕。
大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回来。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南坡等候了望。
数月过去,涂山女望穿秋水,夫君还是不归。由是不禁长叹,向天吟唱。
涂山女:候人兮,猗!
画外音:据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诗歌,全文只有四字。“候人兮”,是谓等候盼望伊人;“猗”为叹词,望而不见,焦虑、彷徨、无可奈何心情,皆融入此叹之中。只此四字诗歌,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多情女子形象,便即呼之欲出。
十个月后,涂山女产下一子,取名为启。启有极高音乐修养,继承其母善歌天赋。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数年,三过家门不入,治水部众也都从未回家。年长日久,部众想家思乡,难免有所松懈,并且心中怀怨。大禹却未曾留意众人情绪变化,只顾自己拼命苦干。又过几年,众人更加拖沓,有气无力。
涂山氏苦等丈夫不回,以为大禹变心,就将孩子托给父母照管,自己跑去淮河工地寻夫。众河工见主帅夫人来到,纷纷拦住,向其哭诉思念父母妻儿之苦。涂山氏知道夫君没有变心,又受众河工哭诉感动,便自作主张,悄悄将众人放走回家,许给假期半月。
由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诉苦,涂山氏便不断放人,工地上河工越来越少,大禹尚且不知。涂山氏七寻八找,终于在河滩上见到丈夫,夫妻相见,相抱哭成一团。
涂山氏:沿途之上,我已给众人放假半月。夫君亦当休息数日,以叙夫妻天伦之乐。
大禹:岂可如此!一旦懈怠,何时才能打通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