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尧舜禅位(7 / 9)

涂山氏:河工乃是凡人,皆具七情六欲,以为皆似夫君无情,不知想家思亲?

大禹:其实我也很想回家。然河患不除,岂可半途而废?

涂山氏:我有一计,未知可否?

大禹:贤妻请讲。

涂山氏:何不将河工依照年龄不同,分成两拨?春秋农忙季节,使青年回家耕种收获;冬季农闲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月。既歇民力,又不废农时,可谓一举双得。

大禹连声称好,遂与部落头领商量。众人无不,吹呼雀跃,从此工程速度反而加倍。

涂山氏部族人数极众,实力强大,故此在大禹治水过程中,发挥出重大作用。时有部落联盟刑官皋陶,就是涂山氏族人,成为大禹有力臂助。

亦正因涂山氏为治水立下大功,故世人便将其神化,将涂山氏女说成是九尾白狐临凡,下嫁大禹,并助其治水成功。《吴越春秋》中有明确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若依照此说,大禹在涂山所遇到者乃是九尾白狐,而非涂山氏女子。

据此九尾白狐传说,其后便有个非常巧合情节,令人细思极恐。因夏朝开国之主夏启生母乃是九尾白狐,便可说夏朝是因九尾狐而兴。其后商汤灭夏,则商朝就是夏朝灭国亡族大仇。而在其后神话《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又命九尾白狐化作妲己,颠覆灭亡商汤天下。如此说来,商汤灭夏,而夏朝国母九尾狐复又灭商,岂非是天道循环,宁不可惧!

涂山氏到治水工地探班,因见丈夫未曾变心,非常喜悦,于是相聚数日,两情欢洽。

转眼之间,假期已满,众河工陆续返回,继续开工。

涂山氏与丈夫依依不舍,相别而去。临行之时,亲手缝制荷包赠夫,依依不舍。

送别妻子去后,大禹再次全身心投入平息水患之役,忘我工作。治水之间,自然不能荒废农事;又因恐农事耽误治水,大禹便靠祖传一砣宝石,分辨农事季节。

这宝石一年变换四次颜色,就是四季;每种颜色渐变六次深浅,则一年变换二十四次,正好便应其二十四个节令。

夏禹将宝石珍藏在妻子为自己缝制荷包之中,昼夜不离身上,以此掌握天气节令变化,按时令民众分批轮换回家种田。

一晃春秋五度,涂山氏再没来过工地,大禹很是想念;部落头领皆劝其回家看看,并保证代管工地,不误河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禹终于听从众人之劝,离开工地,踏上返乡之路。自巫山峡沿江上走,到至家门,正好天亮,见妻子已站在门口笑迎。

吃罢早饭,大禹因疲劳入睡,涂山氏帮丈夫脱衣服时发现荷包,掏出一看是块黄石,便顺手扔到门外。

大禹睡醒后,吃完午饭要走。涂山氏留之不住,便拿出新衣,并荷包一并交给大禹。大禹发现荷包里石头不见,便问妻子。

大禹:我这荷包中所装祖传宝石,因何不见了?

涂山氏闻说是祖传宝石,不由大慌,急出门寻找,幸亏在草丛中找到,并未丢失。

大禹见宝石失而复得,又惊又喜,遂详细告诉妻子根据宝石颜色变换,辨识节令变化之法。涂山氏牢记,便据此石变化,又联系二十八宿星辰,创造二十四节令农时历法。

治水期间,大禹根据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山川地理情况,便将中国分为九州,是谓: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

于是一边治水,一边治理九州土地,开荒拓耕,使大量贫谷瘠坡,成为沃土。然后治理诸山,陆续开发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